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35页 |
1.1 小桐子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1.2 小桐子主要价值 | 第18-20页 |
1.2.1 保护生态环境 | 第18页 |
1.2.2 生物柴油 | 第18-19页 |
1.2.3 医药用途 | 第19页 |
1.2.4 生物农药 | 第19页 |
1.2.5 生物饲料 | 第19-20页 |
1.2.6 其他用途 | 第20页 |
1.3 小桐子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3.1 小桐子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21-22页 |
1.3.2 小桐子其它功能基因的克隆 | 第22-23页 |
1.4 核转录因子NF-YB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1 NF-Y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4.2 NF-YB基因家族的分类及结构 | 第23页 |
1.4.3 NF-YB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 | 第23-24页 |
1.5 糖原合成酶激酶(GSK)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5.1 GSK的类型 | 第24页 |
1.5.2 GSK的结构和生物特性 | 第24-25页 |
1.5.3 GSK的生物学功能 | 第25-26页 |
1.6 SNARE蛋白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6.1 SNARE蛋白的分类 | 第26-27页 |
1.6.2 SNARE蛋白的结构 | 第27页 |
1.6.3 SNAR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第27-29页 |
1.7 短链还原酶基因家族(SDRs)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1.7.1 SDRs的分类 | 第29-30页 |
1.7.2 SDRs的命名 | 第30页 |
1.7.3 SDRs的生物学功能 | 第30-31页 |
1.8 研究背景 | 第31-35页 |
1.8.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1-33页 |
1.8.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 第33-34页 |
1.8.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4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材料处理 | 第35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2.3 R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36-37页 |
2.3.1 R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2.3.2 RNA的检测 | 第37页 |
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7-38页 |
2.5 基因克隆 | 第38页 |
2.6 cDNA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分析 | 第38-39页 |
2.7 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小桐子JcNF-YB3和JcNF-YB10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41-51页 |
3.1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3.1.1 JcNF-YB3和JcNF-YB10基因的克隆 | 第41-42页 |
3.1.2 JcNF-YB3和JcNF-YB10基因的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3.1.3 JcNF-YB3和JcNF-YB10同源性和进化分析 | 第43-45页 |
3.1.4 JcNF-YB3和JcNF-YB10基因的组织表达和种子发育时序表达分析 | 第45-46页 |
3.1.5 JcNF-YB3和JcNF-YB10基因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46-48页 |
3.2 讨论 | 第48-51页 |
3.2.1 JcNF-YB3和JcNF-YB1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8页 |
3.2.2 JcNF-YB3和JcNF-YB10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小桐子糖原合成激酶基因JcGSK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51-59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4.1.1 JcGSK基因的克隆 | 第51页 |
4.1.2 JcGSK基因的特性分析 | 第51-53页 |
4.1.3 JcGSK同源性和进化分析 | 第53-55页 |
4.1.4 JcGSK基因的组织表达和种子发育时序表达分析 | 第55-56页 |
4.1.5 JcGSK基因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56-57页 |
4.2 讨论 | 第57-59页 |
4.2.1 JcGSK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7-58页 |
4.2.2 JcGSK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小桐子JcYkt6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59-67页 |
5.1 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5.1.1 JcYkt6基因的克隆 | 第59-60页 |
5.1.2 JcYkt6基因的特性分析 | 第60-61页 |
5.1.3 JcYkt6同源性及进化分析 | 第61-63页 |
5.1.4 JcYkt6基因的组织表达和种子发育时序表达分析 | 第63-64页 |
5.1.5 JcYkt6基因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64-65页 |
5.2 讨论 | 第65-67页 |
5.2.1 JcYkt6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5页 |
5.2.2 JcYkt6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5-67页 |
第六章 小桐子类固醇还原酶基因Jc5β-St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67-75页 |
6.1 结果与分析 | 第67-73页 |
6.1.1 Jc5β-StR基因的克隆 | 第67页 |
6.1.2 Jc5β-StR基因的特性分析 | 第67-69页 |
5.1.3 Jc5β-StR同源性及进化分析 | 第69-71页 |
6.1.4 Jc5β-StR基因的组织表达和种子发育时序表达分析 | 第71-72页 |
6.1.5 Jc5β-StR基因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72-73页 |
6.2 讨论 | 第73-75页 |
6.2.1 Jc5β-St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3页 |
6.2.2 Jc5β-StR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73-7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7.1 结论 | 第75-76页 |
7.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