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6-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1.1 染色质三维结构 | 第16-17页 |
1.2 染色质三维结构与基因表达 | 第17-18页 |
1.3 干扰素与干扰素诱导基因 | 第18-21页 |
1.4 染色质三维结构与干扰素基因的表达 | 第21页 |
2 科学问题 | 第21-22页 |
3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4 研究方案 | 第22-23页 |
第一部分 干扰素诱导的增强子通过远距离相互作用协同调控IFITM1,2 和3基因的表达 | 第23-56页 |
1 引言 | 第23-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44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3 试剂配制 | 第29-34页 |
2.4 引物序列 | 第34-36页 |
2.5 实验细胞、细菌、病毒和质粒 | 第36页 |
2.6 实验方法 | 第36-44页 |
3 结果 | 第44-54页 |
3.1 E2-3 是一个干扰素诱导的增强子 | 第44-46页 |
3.2 增强子E2-3 在干扰素诱导后结合转录因子STAT1 | 第46-47页 |
3.3 IFITM1,2 和3基因是增强子E2-3 的靶基因 | 第47-49页 |
3.4 增强子E2-3 与IFITM1,2 和3基因启动子间存在组成性相互作用 | 第49-53页 |
3.5 截短增强子E2-3 降低了干扰素诱导的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5页 |
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二部分 染色质三维结构参与MX1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56-81页 |
1 引言 | 第56-5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9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2.3 试剂配制 | 第60-62页 |
2.4 引物序列 | 第62-63页 |
2.5 实验细胞、细菌、病毒和质粒 | 第63页 |
2.6 实验方法 | 第63-69页 |
3 结果 | 第69-79页 |
3.1 4C-seq获得干扰素处理前后MX1基因启动子的相互作用谱 | 第69-71页 |
3.2 MX1相互作用片段富集活跃的组蛋白修饰 | 第71-73页 |
3.3 MX1相互作用片段富集激活基因表达相关的转录因子 | 第73-75页 |
3.4 从MX1相互作用片段中鉴定到增强子 | 第75-76页 |
3.5 MX1与干扰素通路相关的基因相互作用 | 第76-79页 |
4 讨论 | 第79-80页 |
5 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