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科学内涵 | 第16-26页 |
2.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1 文化 | 第16-17页 |
2.1.2 文化力 | 第17-19页 |
2.2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双重属性 | 第19-26页 |
2.2.1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文化力 | 第19-20页 |
2.2.2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文化力 | 第20-26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系统结构 | 第26-30页 |
3.1 思想转变力 | 第26页 |
3.2 价值引导力 | 第26-27页 |
3.3 道德选择力 | 第27-28页 |
3.4 理论建构力 | 第28页 |
3.5 理想凝聚力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提升体系 | 第30-43页 |
4.1 思想理论体系 | 第30-31页 |
4.1.1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其实效性 | 第30页 |
4.1.2 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建设有力学科支撑 | 第30-31页 |
4.1.3 坚守“中国问题”与“中国立场” | 第31页 |
4.2 价值取向体系 | 第31-34页 |
4.2.1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路径 | 第31-32页 |
4.2.2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路径 | 第32页 |
4.2.3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择取路径 | 第32-33页 |
4.2.4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 第33-34页 |
4.3 精神动力体系 | 第34-35页 |
4.3.1 强化民族精神凝聚力 | 第34-35页 |
4.3.2 开拓时代精神创造力 | 第35页 |
4.4 道德规范体系 | 第35-37页 |
4.4.1 道德规范体系统一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 第35-36页 |
4.4.2 弘扬社会公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第36页 |
4.4.3 内化个人品德: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 第36-37页 |
4.4.4 提升职业道德: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 第37页 |
4.4.5 发挥家庭美德:发散性和凝聚性的统一 | 第37页 |
4.5 法治教育体系 | 第37-39页 |
4.5.1 扩展法制教育体系三维结构 | 第38-39页 |
4.5.2 完善法治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 第39页 |
4.6 理想信念体系 | 第39-43页 |
4.6.1 坚持人类理想 | 第40-41页 |
4.6.2 树立共同理想 | 第41页 |
4.6.3 引领社会理想 | 第41页 |
4.6.4 统一个人理想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在校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