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7页 |
1.2 谐波的危害与治理方法 | 第7-10页 |
1.2.1 谐波的含义及其来源 | 第7-8页 |
1.2.2 高次谐波的危害 | 第8-9页 |
1.2.3 谐波的治理方法 | 第9-10页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与数学建模 | 第13-21页 |
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2.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 第14-19页 |
2.2.1 一般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2.2.2 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2.2.3 离散化切换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18页 |
2.2.4 瞬时能量平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及其控制 | 第21-37页 |
3.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简介 | 第21-24页 |
3.1.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3.1.2 瞬时无功功率谐波检测法 | 第23-24页 |
3.2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24-30页 |
3.2.1 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与算法 | 第24-27页 |
3.2.2 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的算法设计 | 第27-30页 |
3.3 直流侧电压控制 | 第30-32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2-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神经网络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37-47页 |
4.1 滑模变结构控制概述 | 第37-40页 |
4.1.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4.1.2 离散时间滑模变结构控制描述 | 第38-39页 |
4.1.3 离散指数趋近律 | 第39-40页 |
4.2 神经网络的原理 | 第40-41页 |
4.2.1 神经元网络模型 | 第40-41页 |
4.2.2 BP学习算法 | 第41页 |
4.3 神经网络指数趋近律 | 第41-42页 |
4.4 APF的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42-45页 |
4.5 基于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结构图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仿真分析 | 第47-55页 |
5.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仿真模型搭建以及参数的设计 | 第47-49页 |
5.1.1 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跟踪控制模块 | 第48页 |
5.1.2 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跟踪控制模块 | 第48-49页 |
5.2 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新型滑模控制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5.3 有源电力滤波器神经网路滑模变结构控制与PI控制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基于DSP的控制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 第55-67页 |
6.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总体结构 | 第55-56页 |
6.2 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 第56-59页 |
6.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容量计算 | 第56页 |
6.2.2 直流侧电容值的设计 | 第56-57页 |
6.2.3 功率开关管的选型以及参数的计算 | 第57-58页 |
6.2.4 输出电感的选取计算 | 第58-59页 |
6.3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59-62页 |
6.3.1 信号检测与调理电路 | 第59-61页 |
6.3.2 电压过零检测电路 | 第61页 |
6.3.3 驱动电路 | 第61-62页 |
6.4 软件设计 | 第62-64页 |
6.4.1 DSP芯片TMS320F28335 | 第62页 |
6.4.2 主程序设计 | 第62-64页 |
6.4.3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64页 |
6.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总结 | 第6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