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以新绛县北张镇L村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3.1 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研究第13-14页
        1.3.2 国内关于农地流转的研究第14-17页
2 研究设计第17-23页
    2.1 研究理论第17-18页
        2.1.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第17页
        2.1.2 人口迁移理论第17-18页
    2.2 理论模型和动力机制第18-20页
        2.2.1 理论模型第18-19页
        2.2.2 动力机制第19-20页
    2.3 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第20-23页
        2.3.1 研究地点的选择第20-21页
        2.3.2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1页
        2.3.3 研究方法第21-23页
3 样本村总体流转意愿的描述与分析第23-37页
    3.1 样本村的基本情况第23-28页
        3.1.1 总体概况第23页
        3.1.2 数据来源第23页
        3.1.3 相关变量的选择与说明第23-28页
    3.2 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相关分析第28-37页
        3.2.1 总体流转意愿的描述第28-29页
        3.2.2 农户主体基本属性对流转意愿的相关分析第29-31页
        3.2.3 生产力要素对流转意愿的相关分析第31-33页
        3.2.4 家庭经济状况对流转意愿的相关分析第33-37页
4 L村农地流转的动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37-45页
    4.1 L村农地流转的动力因素第37-39页
        4.1.1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37页
        4.1.2 规模经营下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要求第37-39页
        4.1.3 试点县政府的政策支撑第39页
    4.2 L村农地流转的现状第39-42页
        4.2.1 对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认知第39-40页
        4.2.2 农地流转的方式第40页
        4.2.3 农地流转的用途第40-41页
        4.2.4 农地流转的期限第41-42页
        4.2.5 农地流转的原因及模式第42页
    4.3 L村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4.3.1 流转方式单一、范围受限、操作不规范第42-43页
        4.3.2 农村社保缺失,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思想强烈第43页
        4.3.3 农村劳动力在农地流转中处于弱势地位第43页
        4.3.4 农地流转相关配套服务不完善第43-45页
5 思考与展望第45-53页
    5.1 研究结论第45页
    5.2 农地流转的价值取向第45-46页
        5.2.1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45-46页
        5.2.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职业化第46页
        5.2.3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第46页
    5.3 建议第46-53页
        5.3.1 尊重农村土地流转规律第46-47页
        5.3.2 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第47-48页
        5.3.3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第48-49页
        5.3.4 促进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49-50页
        5.3.5 提倡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第50-51页
        5.3.6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59-65页
附录B: 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G蛋白Rab5对表达在HEK293细胞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下一篇:缺血后处理对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TAT-3、IL-6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