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伊通河生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Y-RHA)的构建与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4 水文水质 | 第20-21页 |
2.5 植被类型 | 第21-23页 |
3 伊通河生境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与构建方法 | 第23-29页 |
3.1 河流生境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 | 第23-27页 |
3.2 河流生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27-29页 |
4 伊通河生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7页 |
4.1 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29-33页 |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3-37页 |
5 研究区河流生境调查 | 第37-43页 |
5.1 研究区资料收集 | 第37页 |
5.2 调查位点的布设 | 第37-38页 |
5.3 生境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 第38-43页 |
6 生境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3-61页 |
6.1 伊通河生境现状 | 第43-45页 |
6.1.1 河道物理现状 | 第43页 |
6.1.2 水质现状 | 第43-44页 |
6.1.3 河流植被调查 | 第44-45页 |
6.2 伊通河生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45-50页 |
6.2.1 丰水期生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45-48页 |
6.2.2 平水期生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48-50页 |
6.3 不同土地利用下生境质量比较 | 第50-57页 |
6.3.1 丰水期不同土地利用下生境质量比较 | 第50-54页 |
6.3.2 平水期不同土地利用下生境质量比较 | 第54-57页 |
6.4 讨论 | 第57-61页 |
6.4.1 河流生境与河流水质关系的研究 | 第57-59页 |
6.4.2 问题识别与诊断 | 第59-6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7.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