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7页 |
1.2.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关于宣纸基本要素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关于防伪包装的研究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17-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分析 | 第20-26页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保护现状调查 | 第20-23页 |
2.1.1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 | 第20-21页 |
2.1.2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 | 第21-23页 |
2.2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特殊性 | 第23-26页 |
2.2.1 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 第24页 |
2.2.2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特殊性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红星宣纸的发展历程与特色 | 第26-35页 |
3.1 红星宣纸的前世今生 | 第26-29页 |
3.2 红星宣纸的工艺流程 | 第29-31页 |
3.3 红星宣纸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 第31-35页 |
3.2.1 宣纸的艺术特性 | 第31-32页 |
3.2.2 宣纸的文化价值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提升红星宣纸防伪性包装设计的必要性 | 第35-44页 |
4.1 红星宣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 | 第35-38页 |
4.1.1 原材料相对紧缺 | 第35页 |
4.1.2 技术工人短缺 | 第35-36页 |
4.1.3 机械化造纸使得纯手工技艺面临失传 | 第36-37页 |
4.1.4 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冲击 | 第37-38页 |
4.2 红星宣纸包装防伪的几个阶段 | 第38-41页 |
4.3 红星宣纸现有包装防伪的缺失 | 第41-44页 |
第五章 红星宣纸防伪包装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 第44-56页 |
5.1 红星宣纸防伪包装设计的原则 | 第44-47页 |
5.1.1 优化安全性 | 第45-46页 |
5.1.2 保护与传播品牌 | 第46页 |
5.1.3 识别简易 | 第46-47页 |
5.2 红星宣纸包装防伪的视觉传达设计 | 第47-54页 |
5.2.1 文字防伪 | 第47-48页 |
5.2.2 图形防伪 | 第48-52页 |
5.2.3 色彩防伪 | 第52-54页 |
5.3 红星宣纸包装的组合性防伪技术设想 | 第54-56页 |
5.3.1 视觉组合防伪 | 第54页 |
5.3.2 电子辨认防伪 | 第54页 |
5.3.3 数码技术防伪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