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Layers3的自然保护区规划辅助平台的实现--以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论文研究工作 | 第19-22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9-20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 | 第22-33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2.2 主要保护对象 | 第23-24页 |
2.3 自然环境情况 | 第24-25页 |
2.4 数据获取 | 第25-28页 |
2.4.1 基础地理数据的获取 | 第26-27页 |
2.4.2 派生数据的获取 | 第27-28页 |
2.5 相关软件介绍 | 第28-33页 |
2.5.1 QGIS简介 | 第28-30页 |
2.5.2 GRASS GIS简介 | 第30-31页 |
2.5.3 MultiSpec简介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保护区辅助规划平台总体设计 | 第33-43页 |
3.1 平台需求分析 | 第33-35页 |
3.1.1 平台需求 | 第33-34页 |
3.1.2 平台目标 | 第34-35页 |
3.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第35-36页 |
3.3 平台开发环境与关键技术介绍 | 第36-43页 |
3.3.1 OpenLayers3框架 | 第36-39页 |
3.3.2 Three.js框架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平台的实现及对保护区现有规划的探讨 | 第43-72页 |
4.1 基本概况模块的实现 | 第44-49页 |
4.1.1 具体功能 | 第44-45页 |
4.1.2 关键代码 | 第45-47页 |
4.1.3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探讨 | 第47-49页 |
4.2 要素空间分布可视化功能的实现 | 第49-59页 |
4.2.1 植被分布的可视化 | 第50-52页 |
4.2.2 主要道路分布的可视化 | 第52页 |
4.2.3 主要水系分布的可视化 | 第52-53页 |
4.2.4 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的可视化 | 第53-58页 |
4.2.5 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可视化 | 第58-59页 |
4.3 空间分析功能的实现 | 第59-68页 |
4.3.1 长度和面积量测功能的实现 | 第59-62页 |
4.3.2 指数测量和编辑功能的实现 | 第62-66页 |
4.3.3 缓冲区功能的实现 | 第66-68页 |
4.4 三维交互展示功能的实现 | 第68-72页 |
第五章 规划案例分析 | 第72-81页 |
5.1 规划情景模拟 | 第72-76页 |
5.2 乌岩岭保护区现有规划探讨 | 第76-81页 |
5.2.1 功能区面积的探讨 | 第76-79页 |
5.2.2 保护区形状指数的探讨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1-8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后记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