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具身认知理论 | 第13-15页 |
1.2 情绪的具身效应 | 第15-17页 |
1.3 情绪具身效应的相关假说 | 第17-19页 |
1.3.1 情绪外周理论 | 第17页 |
1.3.2 面部反馈假说 | 第17-18页 |
1.3.3 躯体标记假说 | 第18-19页 |
1.4 情绪具身效应的理论解释 | 第19-20页 |
1.4.1 知觉符号理论(Perceptual Symbol System) | 第19-20页 |
1.4.2 具身模拟论(Embodied simulation theory) | 第20页 |
1.5 具身视角下的概念表征理论 | 第20-22页 |
1.5.1 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 | 第20-21页 |
1.5.2 语义表征的具身理论 | 第21-22页 |
1.6 情绪概念的表征 | 第22-24页 |
1.7 词汇具体性效应 | 第24-27页 |
1.7.1 双重编码理论(dual-coding theory) | 第24页 |
1.7.2 语境有效性理论(context-availability theory) | 第24-25页 |
1.7.3 两种理论的关系和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 第27-31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7-28页 |
2.2 实验假设 | 第28页 |
2.3 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2.3.1 研究框架 | 第28-29页 |
2.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2.4.1 学术意义 | 第30页 |
2.4.2 应用意义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预实验:情绪效价词汇的筛选 | 第31-33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3.1.1 实验被试 | 第31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3 实验程序 | 第31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实验一:面部表情操控对不同情绪效价名词判断的影响 | 第33-4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4.2.1 实验被试 | 第33页 |
4.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3-34页 |
4.2.3 实验流程 | 第34-37页 |
4.2.4 实验设计 | 第3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4.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实验二 词汇情绪性与具体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0-44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5.2.1 实验被试 | 第40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5.2.3 实验流程 | 第40-41页 |
5.2.4 实验设计 | 第41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5.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六章 实验三 表情操控状态下情绪名词情绪效价对词汇具体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6.2.1 实验被试 | 第44页 |
6.2.2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6.2.3 实验流程 | 第44-45页 |
6.2.4 实验设计 | 第45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6.4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七章 总讨论 | 第47-51页 |
7.1 不同表情操控状态对情绪效价名词加工的影响 | 第47-48页 |
7.2 词汇情绪性与具体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8-49页 |
7.3 表情操控对情绪具体性效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7.4 不足和展望 | 第50-51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1 | 第58-59页 |
附录 2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