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 1.1.1 硅酸盐岩化学风化 | 第12-14页 |
| 1.1.2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 | 第14-16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 1.2.1 剖面尺度的化学风化 | 第16-19页 |
| 1.2.2 流域尺度的化学风化 | 第19-20页 |
| 1.2.3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20-25页 |
| 1.3 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1.5 攻读学位期间的工作小结 | 第27-28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采样剖面 | 第28-31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8-29页 |
| 2.2 研究区石漠化研究 | 第29-30页 |
| 2.3 采样剖面 | 第30-31页 |
| 第3章 分析方法 | 第31-38页 |
| 3.1 试剂 | 第31页 |
| 3.2 矿物组成分析 | 第31-32页 |
| 3.3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 | 第32-34页 |
| 3.4 Sr-Nd同位素分析 | 第34-36页 |
| 3.5 有机碳与pH值测定 | 第36-38页 |
| 第4章 粤北石灰岩风化剖面的矿物学特征 | 第38-42页 |
| 4.1 我国风化壳的空间分布 | 第38-39页 |
| 4.2 研究剖面的矿物组成 | 第39-40页 |
| 4.3 风化产物中的硅酸盐矿物 | 第40-42页 |
| 第5章 粤北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 | 第42-56页 |
| 5.1 元素活动性的评估方法 | 第43-44页 |
| 5.2 碱金属元素 | 第44-45页 |
| 5.3 碱土金属元素 | 第45-47页 |
| 5.4 Al、Fe、Mn与过渡金属元素 | 第47-49页 |
| 5.5 高场强元素 | 第49-50页 |
| 5.6 REE富集与分异 | 第50-53页 |
| 5.7 Ce负异常 | 第53-56页 |
| 第6章 粤北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Sr-Nd同位素 | 第56-64页 |
| 6.1 Sr-Nd同位素的变化特征 | 第58-59页 |
| 6.2 潜在源区对Sr同位素的影响 | 第59-61页 |
| 6.3 Sr同位素变化的控制机制 | 第61-63页 |
| 6.4 粤北红黏土的可能成因 | 第63-6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9页 |
| 附表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6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