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1 普惠保险 | 第12页 |
1.2.2.2 普惠金融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3.2.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 第13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5页 |
1.4.1 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国内外普惠金融和普惠保险指标体系编制现状 | 第15-21页 |
2.1 国外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编制现状 | 第15-17页 |
2.1.1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lobal Partnership For Financial Inclusion,GPFI)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 第15页 |
2.1.2 世界银行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 第15-16页 |
2.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 第16页 |
2.1.4 普惠金融联盟(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 , AFI)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 第16-17页 |
2.2 我国普惠金融和普惠保险指标体系编制现状 | 第17-21页 |
2.2.1 普惠金融方面 | 第17-20页 |
2.2.2 普惠保险方面 | 第20-21页 |
第3章 普惠保险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1-25页 |
3.1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21-22页 |
3.1.1 选取指标的原则 | 第21-22页 |
3.1.1.1 要体现普惠保险的综合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 第21页 |
3.1.1.2 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 第21页 |
3.1.1.3 实现指数可比性 | 第21-22页 |
3.1.1.4 满足结论的实用性 | 第22页 |
3.1.2 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 第22页 |
3.1.3 指标权重的赋值 | 第22页 |
3.1.4 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22页 |
3.2 指标的选取 | 第22-25页 |
3.2.1 保险供给指标 | 第22-23页 |
3.2.2 保险需求指标 | 第23-24页 |
3.2.3 经济环境指标 | 第24-25页 |
第4章 普惠保险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及指数构建 | 第25-32页 |
4.1 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25-31页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25-30页 |
4.1.2 变异系数法 | 第30-31页 |
4.2 构建普惠保险指数 | 第31-32页 |
第5章 我国 2006-2015 年普惠保险指数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32-42页 |
5.1 数据库的描述及处理 | 第32-35页 |
5.1.1 数据描述 | 第32-35页 |
5.1.2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5.2 指数测算 | 第35-41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第6章 我国部分省市2015年普惠保险指数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