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沿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 | 第13页 |
·海水富营养化对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13-15页 |
·富营养化对微生物生理群的影响 | 第15-16页 |
·富营养化对微生物群落组成或结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富营养化对微生物功能活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湛江湾概况 | 第21页 |
·站位的设置及样品采集 | 第21-23页 |
·站位的设置 | 第21-22页 |
·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32页 |
·湛江湾水体浮游细菌生物量 | 第23-24页 |
·湛江湾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测定 | 第24-25页 |
·湛江湾水体生理群测定 | 第25-26页 |
·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26-32页 |
·其他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浮游细菌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硝酸盐还原菌数量、粪大肠菌群数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页 |
·系统发育分析和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82页 |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5-44页 |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 第35-39页 |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 第39-43页 |
·以表征浮游细菌生物量的细菌总数为标准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 | 第43-44页 |
·浮游细菌生物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4页 |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4-53页 |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分布 | 第44-47页 |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 第47-51页 |
·以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叶绿素a 为标准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 | 第51-52页 |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2-53页 |
·湛江湾典型细菌生理群数量的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3-59页 |
·湛江湾水体粪大肠菌群数量的季节变化 | 第53-54页 |
·湛江湾水体粪大肠菌群数量的水平分布 | 第54-56页 |
·湛江湾水体硝酸盐还原菌的季节变化 | 第56-57页 |
·湛江湾水体硝酸盐还原菌的平面分布 | 第57-59页 |
·粪大肠菌群、硝酸盐还原菌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9页 |
·湛江湾水体样品的 16S rDNA 克隆子序列分析 | 第59-76页 |
·采样站位克隆文库构建以及相关指标 | 第59-60页 |
·细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 第60-72页 |
·克隆文库中的优势菌群 | 第72-74页 |
·各个站位表底层多样性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细菌类群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lysis,PCA) | 第75-76页 |
·湛江湾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不同营养梯度的响应 | 第76-82页 |
4 讨论 | 第82-98页 |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 | 第82-86页 |
·季节变化 | 第82-84页 |
·平面分布 | 第84-85页 |
·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85-86页 |
·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 | 第86页 |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 | 第86-90页 |
·季节变化 | 第86-88页 |
·平面分布 | 第88-89页 |
·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89-90页 |
·细菌生理群分布 | 第90-92页 |
·季节变化 | 第90-91页 |
·平面分布 | 第91页 |
·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91-92页 |
·湛江湾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微生物 | 第92-95页 |
·水体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 | 第92-93页 |
·水体细菌优势菌群分析 | 第93-94页 |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94-95页 |
·湛江湾水体微生物对不同营养梯度的响应 | 第95-98页 |
5 结论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2页 |
附录 | 第112-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个人简介 | 第132-133页 |
导师简介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