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第一章 近代佛教复兴的背景与章太炎学佛历程 | 第17-31页 |
一、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背景 | 第17-21页 |
(一) 清末佛教的衰败与积弊 | 第17-19页 |
(二) “西潮”的冲击与挑战 | 第19-21页 |
二、章太炎的佛学经历及其思想变迁 | 第21-31页 |
(一) 少年时期(1897年前):专究经史,无意于释氏 | 第22-23页 |
(二) 1897-1913年:“转俗成真” | 第23-28页 |
(三) 1913年以后:后期的回真向俗 | 第28-31页 |
第二章 章太炎与近代佛教的入世转向 | 第31-43页 |
一、辩佛法无用说和厌世说 | 第32-34页 |
(一) 佛法非无用 | 第32-33页 |
(二) 佛法非厌世 | 第33-34页 |
二、提倡用佛教增进道德、振兴民气 | 第34-37页 |
三、佛教“无神论”和以法相、华严改良佛教 | 第37-43页 |
(一) 佛教“无神论”和“依自不依他”的改良 | 第38-40页 |
(二) 法相之理与近代学术趋势 | 第40-43页 |
第三章 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先声” | 第43-63页 |
一、清末庙产兴学引发佛门危机 | 第44-45页 |
二、章太炎对佛门戒范和寺庙管理的改革主张 | 第45-51页 |
(一) 针对佛门轨范和戒律的改革 | 第46-49页 |
(二) 对寺庙管理的改革主张:寺产和住持选举 | 第49-51页 |
三、章太炎对僧教育革新的规划 | 第51-58页 |
(一) 章太炎提倡僧教育的原因 | 第51-52页 |
(二) 早期僧教育的创办及问题 | 第52-53页 |
(三) 章太炎对僧教育的规划 | 第53-58页 |
四、章太炎对太虚大师之影响 | 第58-63页 |
(一) 佛教入世救世和佛教革新的启蒙 | 第58-60页 |
(二) 佛教革新主张的影响及比较 | 第60-63页 |
第四章 章太炎在近代佛教复兴中的实践 | 第63-77页 |
一、章太炎学梵文与近代佛教复兴之关系 | 第63-70页 |
(一) 章太炎学梵文事件始末 | 第64-66页 |
(二) 章太炎提倡梵文与近代佛教复兴之关系 | 第66-70页 |
二、章太炎与近代佛教文化事业及弘法活动 | 第70-75页 |
附表 | 第75-77页 |
余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