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 稻麦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管理 | 第11-13页 |
2. 水稻-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 第13-14页 |
3. 土壤中氮素营养特点 | 第14-15页 |
4. 国内外氮肥的残留效应研究 | 第15-16页 |
5. 本研究目的意义、技术路线与工程设计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6页 |
第二章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对稻麦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4.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稻季基蘖肥与穗肥去向研究 | 第38-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1.2 田间取样与测定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2.1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稻麦对稻季基蘖肥氮(~(15)N)的吸收利用 | 第40页 |
2.2 稻麦成熟期稻季基蘖肥氮的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 | 第40-41页 |
2.3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稻麦对稻季穗肥氮(~(15)N)的吸收利用 | 第41-42页 |
2.4 稻麦成熟期稻季穗肥氮的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 | 第42-44页 |
2.5 后季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稻季基蘖肥氮、穗肥氮的吸收利用 | 第44-45页 |
2.6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水稻基蘖肥在稻麦周年的去向 | 第45-46页 |
2.7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穗肥氮在稻麦周年的去向 | 第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3.1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水稻基蘖肥氮、穗肥氮在稻麦周年去向 | 第46-47页 |
3.2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残留基蘖肥氮、穗肥氮对后季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47-48页 |
4.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麦季基蘖肥与穗肥去向研究 | 第52-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53页 |
1.2 田间取样与测定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2.1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麦季基蘖肥~(15)N的去向 | 第53-57页 |
2.2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麦季穗肥~(15)N的去向 | 第57-60页 |
3. 讨论 | 第60-61页 |
3.1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小麦基蘖肥氮、穗肥氮在稻麦周年去向 | 第60-61页 |
3.2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残留基蘖肥氮、穗肥氮对后季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第64-70页 |
1. 讨论 | 第64-65页 |
1.1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对稻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64页 |
1.2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水稻基蘖肥、穗肥在稻麦周年的去向及其残效 | 第64-65页 |
1.3 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水稻基蘖肥、穗肥在稻麦周年的去向及其残效 | 第65页 |
2. 结论 | 第65-66页 |
3. 创新点 | 第66页 |
4.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