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就近城镇化时空分异、机制与路径选择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相关界定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3页 |
二、研究区域界定 | 第13页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就近城镇化理论与实践总结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就近城镇化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一、就近城镇化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二、就近城镇化内涵 | 第15-16页 |
三、就近城镇化影响机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就近城镇化实践探索 | 第17-19页 |
一、国外就近城镇化探索 | 第17-19页 |
二、国内就近城镇化探索 | 第19页 |
第三节 研究启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时空分异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水平测度 | 第21-24页 |
一、测度方法 | 第21-24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24页 |
第二节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时序演变 | 第24-26页 |
一、安徽省就近城镇化综合水平时序演变 | 第24-25页 |
二、安徽省就近城镇化区域水平时序演变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 | 第26-33页 |
一、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二、安徽省就近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三、安徽省就近城镇化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影响机制 | 第33-47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一、面板数据模型 | 第33-34页 |
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影响机制规范分析 | 第35-39页 |
一、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二、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分析 | 第36-38页 |
三、影响因素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 第39-47页 |
一、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 第39-44页 |
二、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安徽省就近城镇化路径选择 | 第47-53页 |
第一节 三大地区典型就近城镇化模式 | 第47-50页 |
一、皖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型就近城镇化 | 第47-48页 |
二、皖中地区:集聚型就近城镇化 | 第48-49页 |
三、皖南地区:资源依托型就近城镇化 | 第49-50页 |
第二节 三大主体典型就近城镇化模式 | 第50-53页 |
一、长期留守农民:农民职业化 | 第50-51页 |
二、季节性务工农民:生活城镇化 | 第51页 |
三、长期务工农民:农民市民化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