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民间借贷合同概述 | 第11-20页 |
(一)民间借贷的内涵与特征 | 第11页 |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含义和法律特征 | 第11-14页 |
(三)民间借贷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 | 第14-18页 |
(四)我国民间借贷合同与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的异同 | 第18-20页 |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风险 | 第20-29页 |
(一)当事人主体不适格的风险 | 第21-23页 |
(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负债务承担上易产生的风险 | 第23-24页 |
(三)合同的形式不规范产生的风险 | 第24-25页 |
(四)民间借贷合同担保不规范产生的风险 | 第25-26页 |
(五)在民间借贷合同诉讼时效问题上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的风险 | 第26-27页 |
(六)民间借贷合同产生高利贷和复利问题的风险 | 第27-29页 |
三、民间借贷合同法律风险成因分析 | 第29-33页 |
(一)民间借贷主体对借贷行为控制能力不足 | 第29-31页 |
(二)民间借贷合同缺少法律指引 | 第31页 |
(三)缺少诚信是导致民间借贷合同风险的直接因素 | 第31-32页 |
(四)出借人追求高额利息是导致民间借贷合同风险的关键因素 | 第32页 |
(五)政府监管的缺失,放任了民间借贷负面问题的滋生 | 第32-33页 |
四、民间借贷合同法律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33-49页 |
(一)加快立法明确民间借贷的范围及其界限 | 第33页 |
(二)民间借贷合同当事人主体不适格风险的防范 | 第33-34页 |
(三)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负债务清偿的清晰化 | 第34-37页 |
(四)民间借贷合同形式应当更加规范 | 第37-39页 |
(五)民间借贷合同的利率规定应当反应市场需求 | 第39-43页 |
(六)举证责任规则的合理配置 | 第43-44页 |
(七)民间借贷合同担保不规范风险的防范 | 第44-45页 |
(八)诉讼时效期间经过产生的风险及其防范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