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相关概念分析界定 | 第17-18页 |
·土地利用类型 | 第17页 |
·土地利用规划 | 第17页 |
·土地利用结构 | 第17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第17-18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区位理论 | 第18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8-19页 |
·人地协调(关系)理论 | 第19页 |
·土地规划弹性理论 | 第19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 | 第19-21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4页 |
·自然条件 | 第21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水文气象 | 第21页 |
·土壤植被 | 第21页 |
·自然资源 | 第21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人口 | 第22页 |
·交通 | 第22页 |
·经济 | 第22页 |
·资料和数据来源 | 第22页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第4章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 第24-33页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 第24-27页 |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分析 | 第24-25页 |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分析 | 第25-26页 |
·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分析 | 第27-30页 |
·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分析 | 第27页 |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 第27-28页 |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 | 第28-30页 |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0-33页 |
·指标选取 | 第30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0-31页 |
·驱动力分析 | 第31-33页 |
第5章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33-45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33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目的 | 第33-34页 |
·优化参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预测模型 | 第34页 |
·参数预测 | 第34-35页 |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第35-39页 |
·模型描述 | 第35页 |
·变量设置 | 第35页 |
·约束条件 | 第35-38页 |
·目标函数 | 第38页 |
·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 第38-39页 |
·基于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第39-40页 |
·模型描述 | 第39页 |
·目标函数 | 第39-40页 |
·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 | 第40页 |
·方案评价与择优 | 第40-42页 |
·方案评价 | 第40-41页 |
·方案择优 | 第41-42页 |
·日照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对策 | 第42-45页 |
·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完善土地利用制度 | 第42页 |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度 | 第42页 |
·实施并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提高农用地综合效益 | 第42-43页 |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 第43页 |
·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 第43-4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页 |
·创新 | 第45-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