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谐波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 ·含义 | 第9页 |
| ·表示方法 | 第9-10页 |
| ·谐波的危害 | 第10-12页 |
| ·谐波标准 | 第12-13页 |
| ·谐波治理方法 | 第13-17页 |
| ·主动型的谐波治理途径 | 第13-14页 |
| ·被动型的谐波治理途径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9-27页 |
| ·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第20-25页 |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1-23页 |
| ·单独使用的并联型APF | 第21页 |
| ·与LC滤波器混合使用方式 | 第21-23页 |
|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3-24页 |
| ·单独使用的串联型APF | 第23-24页 |
| ·与LC滤波器混合使用方式 | 第24页 |
| ·串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4-25页 |
| ·基本组成 | 第25页 |
| ·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APF的控制方法研究与谐波电流检测 | 第27-36页 |
| ·APF控制方法的缺陷分析 | 第27-29页 |
| ·APF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29-34页 |
| ·瞬时无功功率法 | 第29-32页 |
| ·带通选频法 | 第32页 |
| ·傅立叶变换法 | 第32-33页 |
| ·d、q变换法 | 第33-34页 |
| ·本章小节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特性和主电路研究 | 第36-45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特性研究 | 第36-40页 |
| ·电压型和电流型谐波源 | 第36页 |
| ·串联型APF的补偿特性研究 | 第36-38页 |
| ·并联型APF的补偿特性研究 | 第38-40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研究 | 第40-44页 |
| ·PWM逆变器的主电路形式 | 第40页 |
| ·APF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主电路的参数设计 | 第41-42页 |
| ·电流跟踪电路的控制方法研究 | 第42-43页 |
| ·滞环比较方式 | 第42-43页 |
| ·三角波比较方式 | 第43页 |
| ·直流侧电压控制的设计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神经网络在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中的应用 | 第45-58页 |
| ·神经网络特征 | 第45-46页 |
| ·神经网络模型 | 第46-50页 |
| ·人工神经元模型 | 第46-48页 |
| ·神经网络模型 | 第48-50页 |
| ·神经网络控制 | 第50页 |
| ·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APF | 第50-54页 |
| ·谐波电流检测和ANN控制原理 | 第51页 |
| ·谐波电流的检测 | 第51-52页 |
| ·ANN控制器设计 | 第52-54页 |
| ·BP网络结构设计 | 第52-53页 |
| ·BP网络学习算法 | 第53-54页 |
| ·APF神经网络控制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