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发热的证型分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一、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调查方案 | 第1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 一般资料的选择 | 第11页 |
3.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4.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5.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6.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1页 |
7. 质量控制 | 第11页 |
(二) 数据的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11-12页 |
(三) 分型依据 | 第12-13页 |
二、结果 | 第13-21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3-16页 |
1. 年龄分布 | 第13页 |
2. 季节分布 | 第13-14页 |
3. 体温分布 | 第14-15页 |
4. 用药情况 | 第15-16页 |
(二) 中医的证型分布 | 第16-21页 |
1. 第一次聚类 | 第16-17页 |
2. 第二次聚类 | 第17-18页 |
3. 第三次聚类 | 第18页 |
4. 汇总聚类 | 第18-19页 |
5. 合并聚类结果 | 第19-20页 |
6. 判别结果 | 第20-21页 |
三、讨论 | 第21-25页 |
(一)、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证型分析 | 第21-22页 |
(二)、小儿外感发热的目前中医治疗现状 | 第22-23页 |
(三)、小儿外感发热的兼夹证 | 第23-24页 |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附表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文献综述 | 第32-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