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归属问题的法律思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概述 | 第8-10页 |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概述 | 第8-9页 |
1、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 | 第8页 |
2、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认定 | 第8-9页 |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述 | 第9-10页 |
二、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成因探究 | 第10-17页 |
(一)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1、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现状 | 第10-11页 |
2、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二)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探究 | 第13-17页 |
1、政治腐败因素 | 第13-14页 |
2、经济驱动因素 | 第14-15页 |
3、立法滞后因素 | 第15-16页 |
4、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因素 | 第16-17页 |
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7-20页 |
(一) 缺乏配置财产刑 | 第17-18页 |
(二) 法定刑幅度过小 | 第18-19页 |
(三) 法定刑偏低 | 第19页 |
(四) 缺乏刑罚具体适用规定 | 第19-20页 |
(五) 缺乏专门反黑机构 | 第20页 |
四、我国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建议 | 第20-27页 |
(一) 增设财产刑 | 第20-21页 |
(二) 加大法定刑幅度 | 第21-22页 |
(三) 提高法定刑 | 第22页 |
(四) 补充刑罚具体适用规定 | 第22-24页 |
1、增加特殊累犯制度 | 第22-23页 |
2、从严适用刑罚执行变更制度 | 第23-24页 |
(五) 建立健全的反黑机构 | 第24-27页 |
1、建立反黑建制 | 第24-25页 |
2、储备反黑人员 | 第25-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注释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