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侯矿区地下径流赋存规律分析及煤层开采危险性评价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 | 第13-29页 |
·矿井位置 | 第13-14页 |
·地层特征 | 第14-17页 |
·地层 | 第14-16页 |
·煤层 | 第16-17页 |
·区域构造 | 第17-22页 |
·矿区构造 | 第17-19页 |
·井田构造 | 第19-22页 |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 第22-28页 |
·井田含水层特征 | 第23-26页 |
·地下水补、径、排关系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奥灰探放水试验、分析及评价 | 第29-48页 |
·西翼回风巷放水试验(第一阶段) | 第29-33页 |
·东翼回风巷叠加放水(第二阶段) | 第33-37页 |
·东翼回风巷二次叠加放水(第三阶段) | 第37-46页 |
·水位恢复情况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主要采区奥灰水影响范围物探分析 | 第48-52页 |
·首采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区的圈定 | 第48-49页 |
·二采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区的圈定 | 第49页 |
·三采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区的圈定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地层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52-60页 |
·建立全煤层三维面模型 | 第53-55页 |
·底板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9页 |
·突水系数分析 | 第55页 |
·煤层与含水层的距离关系 | 第55-57页 |
·奥灰岩流场面积与体积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煤层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 | 第60-86页 |
·涌水量预测 | 第60-62页 |
·底板突水危险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72页 |
·断层突水数值模拟分析 | 第72-84页 |
·模拟分析结果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页 |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