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水生态文明建设 | 第13页 |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 第13-14页 |
·推进新型城镇化 | 第14页 |
·水利风景区发展 | 第14-20页 |
·相关概念 | 第14页 |
·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结构与分布 | 第15-18页 |
·建设管理情况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理顺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思路 | 第20页 |
·完善水利风景区理论体系 | 第20-21页 |
·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构建六位一体的水利风景区目标体系 | 第21页 |
·目标实现途径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水资源评价 | 第23-24页 |
·水环境评价 | 第24-25页 |
·水生态评价 | 第25-26页 |
·水工程评价 | 第26-27页 |
·水文化评价 | 第27页 |
·水经济评价 | 第27-28页 |
3 六位一体的水利风景区目标体系构建 | 第28-52页 |
·目标体系基本框架 | 第28-29页 |
·目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29-32页 |
·指标确定方法 | 第29页 |
·权重确定方法 | 第29-32页 |
·目标体系内容构建 | 第32-52页 |
·六位一体 | 第32-33页 |
·保护水资源 | 第33-36页 |
·优化水环境 | 第36-39页 |
·修复水生态 | 第39-42页 |
·维护水工程 | 第42-45页 |
·弘扬水文化 | 第45-47页 |
·发展水经济 | 第47-52页 |
4 合肥滨湖水利风景区六位一体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 第52-71页 |
·景区概况 | 第52-53页 |
·现状分析 | 第53-56页 |
·水资源 | 第53页 |
·水环境 | 第53-54页 |
·水生态 | 第54-55页 |
·水工程 | 第55页 |
·水文化 | 第55-56页 |
·水经济 | 第56页 |
·目标设定 | 第56-63页 |
·六位一体 | 第57页 |
·保护水资源 | 第57-58页 |
·优化水环境 | 第58-59页 |
·修复水生态 | 第59-60页 |
·维护水工程 | 第60-61页 |
·弘扬水文化 | 第61-62页 |
·发展水经济 | 第62-63页 |
·目标管理 | 第63-67页 |
·管理形式 | 第63页 |
·考核内容及方法 | 第63-67页 |
·实现对策 | 第67-71页 |
·宏观层面 | 第67-68页 |
·实施层面 | 第68-71页 |
5 六位一体的水利风景区目标实现途径 | 第71-80页 |
·政策层面 | 第71-74页 |
·紧抓生态建设战略机遇 | 第71-72页 |
·纳入水利工作全局 | 第72-73页 |
·融入旅游经济发展 | 第73-74页 |
·引导社会多方参与 | 第74页 |
·技术层面 | 第74-76页 |
·编制水利风景区规划 | 第74-75页 |
·保护水环境与修复水生态 | 第75页 |
·开发利用水利风景资源 | 第75-76页 |
·挖掘展示水文化 | 第76页 |
·实施层面 | 第76-80页 |
·实施科学水资源管理 | 第76-77页 |
·结合工程建设项目 | 第77页 |
·统筹工程管理与景区管理 | 第77-78页 |
·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 第78页 |
·结合当地相关产业 | 第78-79页 |
·提升品牌竞争力 | 第79页 |
·拓宽资金渠道 | 第79-8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81-82页 |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一:六位一体水利风景区目标体系实现性指标调查问卷 | 第87-92页 |
附录二:六位一体的水利风景区目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 | 第92-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