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敬业精神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绪论第10-24页
 (一)概念界定第10-15页
  1.敬业的内涵第10-12页
  2.敬业精神的内涵第12-15页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5-17页
  1.研究背景第15-16页
  2、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三)研究综述第17-22页
  1.国内研究综述第17-20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20-22页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22-24页
  1.研究方法第22页
  2.创新点第22-24页
二、敬业发生学的多维分析第24-32页
 (一)宗教天职观的维度第24-28页
  1.路德的天职思想第24-25页
  2.加尔文宗的天职思想第25-26页
  3.虔信派的天职思想第26页
  4.循道宗的天职思想第26-27页
  5.浸礼宗的天职思想第27-28页
 (二)世俗职业观的维度第28-32页
  1.传统社会国家意志下的职业观第29页
  2.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下的职业观第29-30页
  3.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下的职业观第30-32页
三、现代敬业精神的理论渊源及现实意蕴第32-49页
 (一)现代敬业精神的理论渊源第32-38页
  1.中国古代的敬业观第32-34页
  2.西方社会的敬业观第34-36页
  3.马克思主义的敬业观第36-38页
 (二)以人为本视角下现代敬业精神的内涵第38-49页
  1.敬业精神的自爱意蕴第38-40页
  2.敬业精神的奉献意蕴第40-42页
  3.敬业精神的忠诚意蕴第42-44页
  4.敬业精神的廉洁意蕴第44-46页
  5.敬业精神的乐群意蕴第46-47页
  6.敬业精神的创新意蕴第47-49页
四、影响现代敬业精神形成与发扬的因素分析第49-58页
 (一)主观因素分析第49-53页
  1.个人认知因素第49-50页
  2.个人欲望因素第50-51页
  3.个人情感因素第51-52页
  4.个人意志因素第52-53页
 (二)客观因素分析第53-58页
  1.市场经济因素第53-54页
  2.政治建设因素第54-55页
  3.文化教育因素第55-58页
五、新形势下敬业精神的培育途径第58-64页
 (一)加强敬业精神的认识培育第58-59页
 (二)重视敬业主体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培训第59-61页
 (三)创新对敬业精神的社会评价第61页
 (四)营造培育和弘扬敬业精神的文化氛围第61-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好家风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生态伦理视域下的节制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