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2型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猪圆环病毒2型的历史背景 | 第9-10页 |
·病原学 | 第10-11页 |
·流行病学 | 第11页 |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1-12页 |
·猪圆环病毒2型的致病机理 | 第12-13页 |
·免疫抑制 | 第12-13页 |
·其他病原对疾病发展的促进和诱导 | 第13页 |
·PCV2感染猪体内靶细胞的变化 | 第13页 |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第13-14页 |
·疫苗免疫接种 | 第14页 |
·防控继发感染 | 第14页 |
·加强饲养管理 | 第14页 |
·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14-15页 |
·血清学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试验研究 | 第16-35页 |
第二章 猪圆环病毒2型ORF3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16-28页 |
·材料 | 第16-18页 |
·病毒毒株 | 第16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16页 |
·酶和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试剂配制 | 第17-18页 |
·方法 | 第18-23页 |
·引物设计 | 第18页 |
·病毒基因组的提取 | 第18页 |
·PCR扩增 | 第18-19页 |
·DNA片段的回收 | 第19页 |
·PCR产物和质粒的双酶切 | 第19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9-21页 |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和SDS-PAGE电泳鉴定 | 第21-22页 |
·蛋白纯化 | 第22页 |
·免疫印迹鉴定 | 第22-23页 |
·结果 | 第23-26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23页 |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测序鉴定 | 第24页 |
·重组质粒的表达 | 第24-25页 |
·GST-ORF3蛋白纯化的SDS-PAGE检测 | 第25页 |
·纯化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纯化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28-35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ELISA主要试剂与溶液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9-30页 |
·临床血清样品检测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3页 |
·重组蛋白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第30页 |
·封闭液的选择 | 第30页 |
·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0-31页 |
·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31页 |
·间接ELISA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第31-32页 |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32页 |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临床血清样品检测结果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