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第一章 猪伪狂犬病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 | 第11-15页 |
·伪狂犬病病毒概述 | 第11页 |
·伪狂犬病病毒的结构和生物分子学特性 | 第11-14页 |
·PRV的毒力基因及主要蛋白 | 第14-15页 |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 第15-16页 |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 | 第16-17页 |
·PRV抗原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PRV抗体检测方法 | 第17页 |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 第17-19页 |
·疫苗免疫预防 | 第17-18页 |
·综合防控措施 | 第18-19页 |
试验研究 | 第19-49页 |
第二章 陕西省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 第19-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血清样品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仪器与耗材 | 第19-20页 |
·血清样本的制备 | 第20页 |
·待检血清中PRV野毒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20页 |
·结果判定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22页 |
·陕西省不同市县送检血清的PRV野毒抗体阳性率 | 第21页 |
·不同年龄段猪群血清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率 | 第21-22页 |
·不同季节猪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率 | 第22页 |
·讨论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猪伪狂犬病陕西HZ-2015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25-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病料来源 | 第25页 |
·病毒、细胞 | 第25页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28页 |
·病理剖检及病料采集 | 第26页 |
·PRV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页 |
·RT-PCR鉴定 | 第26-27页 |
·PK-15细胞的复苏 | 第27页 |
·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7页 |
·病毒分离 | 第27页 |
·空斑纯化 | 第27-28页 |
·纯化病毒电镜负染观察 | 第28页 |
·PRV TCID_(50)的测定 | 第28页 |
·家兔感染试验 | 第28页 |
·结果 | 第28-35页 |
·病料检测结果 | 第28-30页 |
·病毒的分离 | 第30-31页 |
·病毒的空斑形态 | 第31-32页 |
·病毒粒子形态 | 第32-33页 |
·病毒滴度 | 第33页 |
·家兔感染试验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PRV HZ-2015株gE和gB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7-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病毒、菌株、细胞和质粒 | 第37页 |
·病料来源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病毒上清液DNA的提取 | 第38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38页 |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38页 |
·制胶与电泳 | 第38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38-39页 |
·链接反应 | 第39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9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PCR鉴定 | 第40页 |
·重组质粒的测序与基因进化树的构建 | 第40-42页 |
·结果 | 第42-48页 |
·gE和gB基因的PCR扩增 | 第42页 |
·gE、gB基因阳性质粒的鉴定 | 第42页 |
·PRV HZ-2015分离株gE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第42-45页 |
·PRV HZ-2015分离株g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讨论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