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定居后的变迁与适应--以乃仁克尔乡乌勒泽特村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论 | 第7-17页 |
·选题原由与意义 | 第7-8页 |
·选题原由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方法与理论参照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理论参照 | 第8-9页 |
·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2 乃仁克尔乡的牧民定居情况 | 第17-33页 |
·历史及其沿革 | 第17-21页 |
·和硕特蒙古族的历史简述 | 第17页 |
·乃仁克尔乡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乌勒泽特村 | 第18-20页 |
·乌勒泽特村里的人 | 第20-21页 |
·牧民定居乌勒泽特村的原因 | 第21-23页 |
·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 第21-22页 |
·环境恶化 | 第22页 |
·政府政策 | 第22-23页 |
·牧民定居的实施情况 | 第23-33页 |
·定居点的选择 | 第23页 |
·乌勒泽特村的定居情况 | 第23-25页 |
·定居形式 | 第25页 |
·公共设施及其服务 | 第25-31页 |
·培训与学习 | 第31-33页 |
3 牧民定居后的变迁 | 第33-65页 |
·职业与消费 | 第33-44页 |
·居住 | 第44-46页 |
·交通工具 | 第46-47页 |
·饮食与服饰 | 第47-50页 |
·教育与医疗卫生 | 第50-52页 |
·传统文化变迁 | 第52-57页 |
·休闲娱乐 | 第57-60页 |
·人际交往 | 第60-63页 |
·身份转变 | 第63-65页 |
4 适应与不适应 | 第65-76页 |
·适应的原因 | 第65-67页 |
·不适应的原因 | 第67-70页 |
·留下来 | 第70-74页 |
·迁出去 | 第74-76页 |
5 对牧民定居问题的思考 | 第76-79页 |
·定居村的文化建设 | 第76-77页 |
·括宽牧民就业增收渠道 | 第77页 |
·改善牧民经济生活水平 | 第77页 |
·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 第77-78页 |
·提高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 第78-79页 |
6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