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介质生态护坡技术研制及其对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人工生态护坡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页 |
·水中典型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其表征方法 | 第12-15页 |
·水中典型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新型多介质生态混凝土材料的制备 | 第19-29页 |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19-20页 |
·EC的制备 | 第20-22页 |
·EC配合比设计 | 第20-21页 |
·EC的搅拌和成型工艺 | 第21-22页 |
·不同类型EC理化特性研究 | 第22-26页 |
·孔隙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抗压强度试验 | 第23-24页 |
·抗冻融性试验 | 第24-25页 |
·碱性实验 | 第25-26页 |
·不同类型EC植生性能研究 | 第26-28页 |
·覆土厚度对植生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草种植生性能研究 | 第27页 |
·不同骨料粒径植生性能研究 | 第27页 |
·灌浆植生 | 第27-28页 |
·后期养护管理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新型多介质生态堤岸水质净化研究 | 第29-46页 |
·水质净化实验方案 | 第29-33页 |
·水样的确定及配置 | 第29-30页 |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32-33页 |
·不同类型人工生态堤岸对COD、TN和TP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不同类型人工生态堤岸对HM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不同类型人工生态堤岸对DOM的影响 | 第38-43页 |
·不同类型人工生态堤岸水质净化效果差异性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水体中典型污染物在生态堤岸中的相互作用 | 第46-67页 |
·FQT实验 | 第46-49页 |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分析方法 | 第46-49页 |
·DOM与HM在生态堤岸中的相互作用 | 第49-65页 |
·EEMs分析 | 第49-51页 |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第51-53页 |
·PARAFAC组分分布 | 第53-55页 |
·FQT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2D-COS分析 | 第57-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