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高氯酸盐的概述 | 第11-23页 |
·高氯酸盐的来源 | 第11-12页 |
·高氯酸盐的毒理作用 | 第12-13页 |
·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高氯酸盐的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高氯酸盐的去除技术 | 第16-20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 | 第20-23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28页 |
·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水样采集及预处理 | 第25-26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6-28页 |
·氨氮、TOC、氟化物测定 | 第26-27页 |
·高氯酸盐的检测 | 第27-28页 |
第3章 高氯酸盐检测方法建立 | 第28-43页 |
·仪器分析方法的开发 | 第28-32页 |
·分析柱的选择 | 第28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 第28-32页 |
·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优化 | 第32-39页 |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 第32-33页 |
·固相萃取方法的优化 | 第33-39页 |
·质量控制 | 第39-41页 |
·标准色谱图 | 第39-40页 |
·定量方法的选择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页 |
·仪器及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40-41页 |
·方法的回收率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哈尔滨地下水中高氯酸盐及其他无机阴离子分析 | 第43-56页 |
·地下水质量控制 | 第43页 |
·地下水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第43页 |
·地下水控制指标 | 第43页 |
·哈尔滨市地下水环境情况 | 第43-44页 |
·地下水中高氯酸盐含量的分析 | 第44-47页 |
·哈尔滨周边地区地下水中高氯酸盐的含量分析 | 第44-45页 |
·哈尔滨周边地区地下水中高氯酸盐分布情况及来源分析 | 第45-47页 |
·地下水中氨氮、氟化物、TOC的含量与来源解析 | 第47-55页 |
·氨氮、氟化物概述 | 第47-48页 |
·氨氮分析 | 第48-51页 |
·氟化物分析 | 第51-52页 |
·TOC分析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光催化还原高氯酸盐初探 | 第56-67页 |
·催化剂的选择与设计 | 第56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57页 |
·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56页 |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56-57页 |
·光催化反应方法 | 第57-58页 |
·光催化反应实验装置 | 第57页 |
·光催化反应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光催化还原高氯酸盐影响因素研究 | 第58-61页 |
·空穴捕获剂对ClO_4~-的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催化剂浓度对ClO_4~-的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初始ClO_4~-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61-62页 |
·活性成分配比 | 第62-63页 |
·煅烧温度 | 第63-64页 |
·TiO_2 光催化还原ClO_4~-的机理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