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对照提取物制备及应用研究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 原植物及药材 | 第12-19页 |
·原植物 | 第12页 |
·药材性状 | 第12-14页 |
·性状鉴别 | 第12-13页 |
·显微鉴别 | 第13-14页 |
·化学成分 | 第14-15页 |
·苯乙醇及其苷类 | 第14页 |
·木脂素类 | 第14页 |
·萜类 | 第14页 |
·C_6-C_2天然醇类 | 第14-15页 |
·黄酮类 | 第15页 |
·生物碱类 | 第15页 |
·挥发油 | 第15页 |
·其他成分 | 第15页 |
·连翘的药理作用 | 第15-18页 |
·抗菌作用 | 第15页 |
·抗炎作用 | 第15-16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抗内毒素作用 | 第16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16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6页 |
·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力的作用 | 第16页 |
·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的作用 | 第16-17页 |
·保肝作用 | 第17页 |
·利尿作用 | 第17页 |
·降血压作用 | 第17页 |
·降血脂作用 | 第17页 |
·镇吐作用 | 第17页 |
·镇痛作用 | 第17页 |
·解热作用 | 第17-18页 |
·其他药理作用 | 第18页 |
·连翘质量控制的研究 | 第18-19页 |
第2章 连翘对照提取物制备与标定 | 第19-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用药材 | 第19页 |
·制备工艺 | 第19-21页 |
·连翘对照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 第21-28页 |
·色谱条件 | 第21-22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专属性试验 | 第22-23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3-25页 |
·连翘对照提取物含量测定结果 | 第25-28页 |
·连翘对照提取物检查标准要求 | 第28-29页 |
·水分 | 第28页 |
·鉴别 | 第28-29页 |
·性状 | 第29页 |
·用途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连翘对照提取物的应用 | 第30-59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材料 | 第30页 |
·连翘药材的检测 | 第30-45页 |
·连翘药材来源 | 第30-31页 |
·检查 | 第31-34页 |
·连翘药材含量测定 | 第34-41页 |
·连翘药材含量测定结果 | 第41-45页 |
·连翘提取物的检测 | 第45-54页 |
·来源 | 第45页 |
·检查 | 第45-46页 |
·连翘提取物含量测定 | 第46-51页 |
·连翘提取物含量测定结果 | 第51-54页 |
·黄连口服液的检测 | 第54-58页 |
·黄连来源 | 第54页 |
·黄连口服液含量测定 | 第54-57页 |
·黄连口服液含量测定结果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一测多评法测定连翘中不同类型成分的含量 | 第59-6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9页 |
·色谱条件 | 第59-60页 |
·对照品含量测定 | 第60-63页 |
·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60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0页 |
·HPLC色谱图 | 第60-61页 |
·对照品溶液线性关系考察 | 第61页 |
·校正因子计算 | 第61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61-62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62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2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2页 |
·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考察 | 第62-63页 |
·待测组分色谱峰的定位 | 第63页 |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比较 | 第63-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