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引言 | 第12页 |
·电化学氧化技术简介 | 第12-16页 |
·阳极电催化机理简介 | 第13-15页 |
·阳极氧化技术应用现状 | 第15页 |
·电芬顿氧化机理简介 | 第15-16页 |
·二氧化铅电极简介及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阴极气体扩散电极(GDE)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2-29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不同类型电极制备 | 第23-25页 |
·电沉积制备PbO_2阳极 | 第23-24页 |
·制备CMK-3 介孔碳 | 第24页 |
·利用CMK-3 制备气体扩散电极 | 第24-25页 |
·电极性能表征方法 | 第25-29页 |
·SEM测试 | 第25页 |
·XRD测试 | 第25页 |
·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荧光法检测羟基自由基(·OH) | 第26页 |
·电极加速寿命试验 | 第26页 |
·电催化降解实验 | 第26页 |
·H_2O_2生成实验 | 第26-27页 |
·产物H_2O_2的测定 | 第27-29页 |
第三章 PEG改性PbO2电极制备及降解邻甲基苯酚的研究 | 第29-42页 |
·电极的XRD分析 | 第29-30页 |
·电极催化层的SEM分析 | 第30页 |
·电极的极化曲线 | 第30-31页 |
·计时电流法评价电极性能 | 第31-33页 |
·羟基自由基检测 | 第33-34页 |
·电极稳定性测试 | 第34页 |
·不同电极降解邻甲基苯酚溶液 | 第34-35页 |
·电极循环伏安图 | 第35-36页 |
·不同实验因素对于邻甲基苯酚最终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6-40页 |
·电流密度 | 第36-37页 |
·初始pH值 | 第37-38页 |
·初始浓度 | 第38-39页 |
·Na_2SO_4浓度对于邻甲基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阳极氧化处理邻甲基苯酚紫外扫描图谱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介孔碳/PTFE气体扩散电极性能研究 | 第42-51页 |
·煅烧对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实验条件对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42-47页 |
·介孔碳与PTFE质量比对阴极H_2O_2产生量影响 | 第42-43页 |
·电流密度对H_2O_2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pH值对H_2O_2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电极的稳定性 | 第45-46页 |
·不同阴极材料产生H_2O_2能力比较 | 第46-47页 |
·不同实验参数对于邻甲基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7-50页 |
·邻甲基苯酚初始浓度对其去除率的影响 | 第47页 |
·Fe~(2+)浓度对于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COD去除效率以及电流效率CE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48-49页 |
·模拟废水处理前后的光谱表征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阴阳极协同降解邻甲基苯酚的研究 | 第51-61页 |
·阴阳极协同降解邻甲基苯酚影响因素的探究 | 第51-56页 |
·电流密度对于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初始pH对于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初始浓度对于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电解质浓度对于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曝气速度对于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阴阳极协同降解邻甲基苯酚效果的研究 | 第56-57页 |
·紫外扫描图谱的分析 | 第57页 |
·邻甲基苯酚电催化反应机理初探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