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1页 |
| ·选题的科学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北祁连山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技术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实验手段 | 第17-18页 |
| ·主要工作安排及实物工作量 | 第18-19页 |
| ·工作进展安排 | 第18页 |
| ·实物工作量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 | 第19-21页 |
| 第2章 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 第21-38页 |
| ·北祁连山的构造格架 | 第21-31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21-23页 |
| ·地层 | 第23-30页 |
| ·构造 | 第30页 |
| ·岩浆岩 | 第30-31页 |
| ·北祁连蛇绿岩带 | 第31-33页 |
| ·中元古代火山岩的研究 | 第33-34页 |
| ·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 第34-36页 |
| ·新元古代 -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转换为活动陆缘演化阶段 | 第35-36页 |
| ·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陆内造山演化阶段 | 第36页 |
| ·晚中生代 -新生代高原隆升演化阶段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北祁连尕大坂地区黑矿型矿床特征 | 第38-52页 |
| ·北祁连黑矿型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 第39页 |
| ·北祁连尕大坂矿田地质特征 | 第39-42页 |
| ·地层 | 第40-41页 |
| ·构造 | 第41页 |
| ·岩浆岩 | 第41-42页 |
| ·矿化蚀变特征 | 第42页 |
| ·尕大坂矿田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42-46页 |
| ·北祁连黑矿型矿床成矿特征 | 第46-49页 |
| ·世界黑矿型矿床的基本特征 | 第46-48页 |
| ·北祁连白银厂矿田成矿特征 | 第48-49页 |
| ·北祁连黑矿型矿床的特征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北祁连尕大坂地区黑矿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61页 |
| ·北祁连尕大坂黑矿型矿床矿石化学成分 | 第52-55页 |
| ·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55-57页 |
| ·黄铁矿微量元素 | 第55-56页 |
| ·黄铜矿微量元素 | 第56页 |
| ·闪锌矿微量元素 | 第56-57页 |
|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7页 |
| ·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北祁连尕大坂地区成矿环境讨论 | 第61-83页 |
| ·北祁连中寒武世黑茨沟组火山岩 | 第61-75页 |
| ·尕大坂矿田火山岩岩石化学样 | 第75-76页 |
| ·矿床成矿环境的探讨 | 第76-80页 |
| ·成矿特征及其成矿模式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结论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作者简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