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6-48页
   ·注意偏向及其成分第16-18页
     ·注意偏向第16-17页
     ·注意偏向的成分第17-18页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第18-22页
     ·情绪Stroop任务第18-19页
     ·视觉搜索任务第19-20页
     ·点探测任务第20-21页
     ·情绪空间线索任务第21-22页
   ·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第22-31页
     ·对负性或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第22-29页
     ·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第29-31页
   ·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加工机制第31-35页
     ·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投入易化还是解除延缓?第32-33页
     ·对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第33-35页
   ·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第35-48页
     ·效价特异性假设第35-42页
     ·非效价特异性假设第42-48页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第48-54页
   ·问题提出第48-50页
   ·研究方案第50-51页
   ·研究假设第51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意义第51-54页
第3章 对动机相关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的非效价特异性第54-64页
   ·引言第54-55页
   ·实验1 对婴儿图片的注意偏向第55-59页
     ·目的第55-56页
     ·方法第56-57页
     ·结果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实验2 对蛋糕图片的快速检测第59-64页
     ·目的第59页
     ·方法第59-61页
     ·结果第61-63页
     ·讨论第63-64页
第4章 对不同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第64-88页
   ·引言第64-65页
   ·实验3a 不同动机相关负性图片的情绪Stroop效应第65-69页
     ·目的第65页
     ·方法第65-67页
     ·结果第67-69页
     ·讨论第69页
   ·实验3b 对不同动机相关负性图片的注意偏向: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第69-73页
     ·目的第69-70页
     ·方法第70-71页
     ·结果第71-72页
     ·讨论第72-73页
   ·实验4a 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的情绪Stroop效应第73-77页
     ·目的第73-74页
     ·方法第74-75页
     ·结果第75-76页
     ·讨论第76-77页
   ·实验4b 对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的注意偏向: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第77-80页
     ·目的第77页
     ·方法第77-78页
     ·结果第78-80页
     ·讨论第80页
   ·实验5a 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情绪Stroop效应的再验证第80-83页
     ·目的第80页
     ·方法第80-81页
     ·结果第81-83页
     ·讨论第83页
   ·实验5b 对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注意偏向的再验证: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第83-88页
     ·目的第83-84页
     ·方法第84页
     ·结果第84-86页
     ·讨论第86-88页
第5章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第88-110页
   ·引言第88-89页
   ·实验6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投入易化和解除延缓:来自视觉搜索任务的证据第89-96页
     ·目的第89页
     ·方法第89-92页
     ·结果第92-95页
     ·讨论第95-96页
   ·实验7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延缓: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第96-99页
     ·目的第96页
     ·方法第96-97页
     ·结果第97-98页
     ·讨论第98-99页
   ·实验8 线索呈现时间调节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第99-104页
     ·目的第99-100页
     ·方法第100-101页
     ·结果第101-103页
     ·讨论第103-104页
   ·实验9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延缓:来自情绪空间线索任务的证据第104-110页
     ·目的第104-105页
     ·方法第105-106页
     ·结果第106-108页
     ·讨论第108-110页
第6章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第110-130页
   ·引言第110页
   ·实验10 来自阈下情绪Stroop任务的证据第110-115页
     ·目的第110-111页
     ·方法第111-113页
     ·结果第113-114页
     ·讨论第114-115页
   ·实验11 来自不同集合大小的视觉搜索任务的证据第115-121页
     ·目的第115页
     ·方法第115-117页
     ·结果第117-121页
     ·讨论第121页
   ·实验12 来自阈下点探测任务的证据第121-125页
     ·目的第121-122页
     ·方法第122-123页
     ·结果第123-125页
     ·讨论第125页
   ·实验13 注意偏向成分的自动加工第125-130页
     ·目的第125页
     ·方法第125-126页
     ·结果第126-128页
     ·讨论第128-130页
第7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130-144页
   ·总讨论第130-139页
     ·对动机相关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的非效价特异性第130-131页
     ·动机相关性是引起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关键性因素第131-135页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反映的是投入易化还是解除延缓?第135-138页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第138-139页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39-141页
   ·结论第141-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68页
致谢第168-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故事讲述、价值观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客体操作场景中动作观察对客体可供性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