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井产能评价及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页岩气开发利用现状 | 第9-11页 |
| ·页岩气渗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页岩气产能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页岩气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 第2章 页岩气的储层特征、赋存方式及运移机理 | 第17-31页 |
| ·页岩气的储层特征 | 第17-20页 |
| ·页岩的岩石矿物特征 | 第17-18页 |
| ·页岩的有机质特征 | 第18-19页 |
| ·页岩的物性特征 | 第19页 |
| ·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 | 第19-20页 |
| ·页岩气的赋存方式 | 第20-22页 |
| ·页岩气的赋存形式 | 第20-21页 |
| ·页岩气赋存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页岩气的运移产出机理 | 第22-31页 |
| ·页岩气的解吸附机理 | 第22-24页 |
| ·页岩气的扩散机理 | 第24-25页 |
| ·页岩气的达西渗流 | 第25-26页 |
| ·页岩的气体滑脱效应及实验 | 第26-31页 |
| 第3章 页岩气藏气—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 第31-37页 |
| ·模型假设条件 | 第31页 |
| ·裂缝系统气—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 ·气相渗流方程 | 第31-33页 |
| ·水相渗流方程 | 第33-34页 |
| ·辅助方程 | 第34页 |
| ·基质系统中气体的运移方程 | 第34-35页 |
| ·模型的定解条件 | 第35-37页 |
| ·初始条件 | 第35页 |
| ·边界条件 | 第35-37页 |
| 第4章 页岩气藏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 第37-53页 |
| ·有限差分法介绍 | 第37-38页 |
| ·离散化概念 | 第37页 |
| ·网格系统 | 第37-38页 |
|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8-44页 |
| ·裂缝系统两相连续性方程的差分处理 | 第38-41页 |
| ·基质系统气体扩散方程的差分处理 | 第41-42页 |
| ·定解条件的差分处理 | 第42-44页 |
| ·数值模型的求解 | 第44-46页 |
| ·裂缝系统中气相压力求解 | 第44-45页 |
| ·裂缝系统中气、水相饱和度求解 | 第45页 |
| ·基质系统中气体压力与浓度求解 | 第45-46页 |
| ·参数处理 | 第46-47页 |
| ·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7-52页 |
| ·数值模拟基本参数 | 第47-48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页岩气藏水平井开采动态数值模拟应用研究 | 第53-71页 |
| ·数值模拟器的选择 | 第53页 |
| ·分段压裂水平井开采动态数值模拟研究 | 第53-6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 ·页岩气井开采动态模拟 | 第57-59页 |
| ·滑脱效应对页岩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吸附气对页岩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影响页岩气井产能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61-70页 |
| ·天然裂缝渗透率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2页 |
| ·岩石压缩系数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气体扩散系数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 ·基质—裂缝耦合因子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 ·Langmuir压力常数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5页 |
| ·Langmuir体积常数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分段压裂裂缝间距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分段压裂裂缝半长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 ·分段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对气井产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建议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