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现实意义 | 第9页 |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现状 | 第9页 |
| ·国外现状 | 第9-10页 |
| 4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 5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1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理论分析 | 第12-16页 |
| ·农村生活垃圾的定义 | 第12-13页 |
|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要求 | 第13页 |
|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3-14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页 |
| ·环境正义理论 | 第14-16页 |
| 2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 第16-21页 |
| ·农村生活垃圾产量现状 | 第16页 |
|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 ·污染水体 | 第16-17页 |
| ·污染土壤 | 第17页 |
| ·污染大气 | 第17页 |
|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现状 | 第17-19页 |
|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 | 第17-18页 |
| ·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情况 | 第18-19页 |
| ·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状况 | 第19页 |
| ·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 | 第19-21页 |
| 3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1-26页 |
| ·现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法律规定 | 第21-23页 |
|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3-26页 |
| ·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 第23页 |
| ·缺乏完善的产品分类立法控制 | 第23-24页 |
| ·经济激励手段应运用在更广泛的领域 | 第24页 |
| ·部门具体行政管理权限不明 | 第24页 |
| ·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法律规定存在空白 | 第24-25页 |
| ·法律监督不到位 | 第25-26页 |
| 4 国外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分析 | 第26-31页 |
| ·国外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立法模式 | 第26-28页 |
| ·日本的“一体式”立法模式 | 第26-27页 |
| ·德国的“二元回收体系”立法模式 | 第27页 |
| ·美国的“预防污染”立法模式 | 第27-28页 |
| ·国外相关立法启示 | 第28-31页 |
| ·完善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立法 | 第28页 |
| ·完善生活垃圾回收管理系统 | 第28-29页 |
| ·建立生活垃圾管理运行机制 | 第29-31页 |
| 5 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对策 | 第31-38页 |
|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立法的完善 | 第31-33页 |
| ·修正相关法律法规 | 第31页 |
| ·加强地方性立法 | 第31-33页 |
|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配套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33-35页 |
|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制度 | 第33-34页 |
| ·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激励制度 | 第34页 |
| ·构建农村物业化管理制度 | 第34-35页 |
|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行政执法 | 第35-36页 |
|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监督 | 第36-38页 |
| ·增强农村环境行政司法监督 | 第36页 |
| ·完善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公众社会监督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个人简介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