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分区理论分析 | 第16-34页 |
| ·孕灾环境概述 | 第16页 |
| ·孕灾环境因子分析 | 第16-21页 |
| ·地质灾害历史发育条件 | 第17页 |
| ·坡度与起伏度 | 第17-18页 |
| ·年均降雨量 | 第18-19页 |
| ·植被覆盖度 | 第19-20页 |
| ·人类活动 | 第20-21页 |
| ·孕灾环境分区方法 | 第21-34页 |
| ·孕灾环境指标体系构建 | 第21-26页 |
| ·孕灾环境数据库建立 | 第26-32页 |
| ·孕灾环境分区模型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理论分析 | 第34-39页 |
| ·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概念 | 第34页 |
| ·致灾因子分析 | 第34-36页 |
| ·暴雨强度 | 第35页 |
| ·洪水频次 | 第35-36页 |
| ·危险性评价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 ·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7页 |
| ·危险性评价数据库建立 | 第37页 |
| ·危险性评价分区模型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实例 | 第39-6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39-41页 |
| ·地理位置 | 第39页 |
| ·地质地貌特征 | 第39-40页 |
| ·气候水文环境 | 第40-41页 |
|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分区 | 第41-58页 |
| ·孕灾环境数据获取 | 第41-52页 |
| ·孕灾环境指标体系 | 第52-54页 |
| ·孕灾环境分区 | 第54-58页 |
| ·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58-66页 |
| ·危险性评价数据获取 | 第58-60页 |
| ·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0-61页 |
| ·危险性评价分区 | 第61-6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