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滨海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相关基本概念 | 第10-13页 |
·城市滨海区 | 第10-11页 |
·公共空间 | 第11-12页 |
·城市滨海公共空间 | 第12页 |
·更新设计 | 第12-13页 |
·研究范围和调查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城市滨水区更新设计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国外城市滨水区研究动态 | 第19-21页 |
·滨水区开发主题会议 | 第19-20页 |
·滨水开发相关著作 | 第20-21页 |
·国外城市滨海区更新设计案例 | 第21-25页 |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区 | 第21-24页 |
·意大利热那亚 | 第24-25页 |
·国内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国内城市滨水区研究动态 | 第26-28页 |
·国内城市滨水区开发主题会议 | 第26-27页 |
·国内滨水相关著作 | 第27-28页 |
·国内案例 | 第28页 |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城市滨海空间更新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 第29-38页 |
·相关理论 | 第29-33页 |
·城市空间相关理论 | 第29-31页 |
·有机更新理论 | 第31页 |
·环境行为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滨海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 | 第33-37页 |
·视觉形态法 | 第33-34页 |
·城市设计法 | 第34页 |
·场地文脉法 | 第34-35页 |
·功能设计法 | 第35-36页 |
·生态设计法 | 第36页 |
·综合设计法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海口市滨海公共空间概况 | 第38-42页 |
·海口市自然环境概况 | 第38页 |
·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现状 | 第38-39页 |
·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类型 | 第38页 |
·海口市海岸线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海口市滨海公共空间概况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滨海点状公共空间万绿园设计及其使用后研究 | 第42-61页 |
·万绿园概况 | 第42-43页 |
·万绿园空间设计分析 | 第43-48页 |
·空间布局 | 第43-45页 |
·道路交通 | 第45页 |
·建筑 | 第45-46页 |
·水体 | 第46页 |
·植物配置 | 第46-47页 |
·服务设施 | 第47-48页 |
·噪音状况 | 第48页 |
·活动分析 | 第48-55页 |
·活动空间分布状况 | 第48-49页 |
·活动类型分析 | 第49-54页 |
·全天行为规律观察 | 第54-55页 |
·使用后调查访问 | 第55-60页 |
·人群构成 | 第55-57页 |
·到达方式 | 第57页 |
·到达目的 | 第57-58页 |
·停留时间及吸引要素 | 第58-59页 |
·使用频率 | 第59页 |
·人们对万绿园的感受及建议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滨海带状公共空间西海岸设计及使用后研究 | 第61-76页 |
·西海岸带状公园概况 | 第61页 |
·西海岸带状公园空间设计分析 | 第61-66页 |
·空间布局 | 第61-62页 |
·道路交通 | 第62-63页 |
·建筑 | 第63-64页 |
·水体 | 第64-65页 |
·植物配置 | 第65页 |
·服务设施 | 第65-66页 |
·噪音状况 | 第66页 |
·活动分析 | 第66-71页 |
·活动空间分布状况 | 第66页 |
·活动类型分析 | 第66-70页 |
·全天行为规律观察 | 第70-71页 |
·使用后调查访问 | 第71-75页 |
·人群构成 | 第71-72页 |
·到达方式 | 第72-73页 |
·到达目的 | 第73页 |
·停留时间及吸引要素 | 第73-74页 |
·使用频率 | 第74页 |
·人们对西海岸带状公园的感受及建议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7 海口市滨海公共空间问题分析及更新设计 | 第76-101页 |
·海口市滨海公共空间问题分析 | 第76-83页 |
·总体规划层面 | 第76-78页 |
·详细设计层面 | 第78-80页 |
·生态环境层面 | 第80-82页 |
·设施管理层面 | 第82-83页 |
·海口市滨海公共空间使用后需求分析 | 第83-85页 |
·滨海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原则 | 第85-87页 |
·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原则 | 第85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85-86页 |
·突出滨海空间公共性的原则 | 第86页 |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 | 第86页 |
·当地历史文脉延续的原则 | 第86-87页 |
·海口市滨海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 第87-101页 |
·总体规划层面 | 第87-91页 |
·详细设计层面 | 第91-96页 |
·生态环境层面 | 第96-100页 |
·设施管理层面 | 第100-101页 |
结语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附录一 | 第105-106页 |
附录二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