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电子废弃物的特性 | 第10-11页 |
·各国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闭环供应链成员电子废弃物污染治理研究 | 第13-15页 |
·政府引导下的电子废弃物污染治理研究 | 第15-16页 |
·电子废弃物污染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18-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本文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介绍 | 第22-26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22页 |
·循环经济运作的原则 | 第22-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内涵 | 第23页 |
·基本的委托代理模型 | 第23-24页 |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单一生产商源头污染治理的生产决策分析 | 第26-38页 |
·背景及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背景 | 第26页 |
·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单一电子产品制造商进行源头治理的决策模型 | 第27-30页 |
·无奖惩机制下企业不进行源头污染治理的决策分析 | 第27-28页 |
·无奖惩机制下企业进行源头污染治理的决策分析 | 第28-29页 |
·奖惩机制下企业进行源头污染治理的决策分析 | 第29-30页 |
·制造商进行源头污染治理决策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30-33页 |
·使用新工艺与不使用新工艺的制造商的决策比较 | 第31页 |
·有无奖惩机制下制造商进行源头治理决策的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数值算例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多个生产商源头污染治理的生产决策演化分析 | 第38-48页 |
·市场差异化模型 | 第38-40页 |
·多个电子产品生产商废弃物源头污染治理的演化分析 | 第40-46页 |
·无奖惩机制下多个生产商的生产决策演化分析 | 第40-43页 |
·奖惩机制下多个生产商的生产决策演化分析 | 第43-46页 |
·多个电子产品生产商源头污染治理的社会化福利函数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引入消费者偏好机制的政府监督模型研究 | 第48-60页 |
·基本假设 | 第48-51页 |
·政府监督激励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51-52页 |
·政府监督激励模型建立 | 第51页 |
·政府监督激励模型求解 | 第51-52页 |
·政府监督激励模型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仿真模拟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电子废弃物源头污染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 第60-72页 |
·基于 ISM 理论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源头污染治理的影响因素 | 第60-67页 |
·ISM 理论 | 第60-61页 |
·阻碍电子废弃物源头污染治理的因素选择 | 第61-63页 |
·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63-67页 |
·电子废弃物源头污染治理的相关策略建议 | 第67-70页 |
·示范性企业的推广 | 第67-68页 |
·激励的实施策略 | 第68-69页 |
·监督策略建议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4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