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缩略词表 | 第6-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20页 |
前言 | 第20-22页 |
第一部分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第22-34页 |
1 受试者与方法 | 第22-26页 |
·试验注册与受试者 | 第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2-23页 |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受试者纳入研究后的处理 | 第23-25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2 结果 | 第26-30页 |
·VCI受试者纳入情况 | 第26页 |
·VCI患者血清BDNF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30页 |
3 讨论 | 第30-34页 |
·VCI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 第30-31页 |
·VCI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和认知功能 | 第31-33页 |
·VCI的血清BDNF水平和高血压病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氟西汀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提高 | 第34-50页 |
1 受试者与方法 | 第34-39页 |
·试验注册与受试者 | 第34页 |
·样本量的确定 | 第34页 |
·VaD受试者纳入标准 | 第34-35页 |
·排除标准 | 第35页 |
·受试者纳入研究后的处理 | 第35-37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37-39页 |
2 结果 | 第39-44页 |
·受试者的纳入情况 | 第39页 |
·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的比较 | 第39-40页 |
·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和认知功能的变化 | 第40-41页 |
·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12周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 | 第42-44页 |
3 讨论 | 第44-50页 |
·VaD的流行病学与药物治疗现状 | 第44页 |
·SSRIs 与 VaD | 第44-46页 |
·SSRIs促进VaD认知功能改善的机制 | 第46-50页 |
第三部分氟西汀促进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提高 | 第50-65页 |
1 受试者与方法 | 第50-55页 |
·试验注册与受试者 | 第50页 |
·样本量的确定 | 第50页 |
·VCIND纳入标准 | 第50-51页 |
·排除标准 | 第51页 |
·受试者纳入研究后的处理 | 第51-54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54-55页 |
2 结果 | 第55-61页 |
·受试者纳入情况 | 第55-56页 |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差异 | 第56-57页 |
·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和认知功能水平的变化 | 第57页 |
·治疗组血清BDNF与认知功能的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对比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5页 |
·VCIND流行病学和药物治疗现状 | 第61页 |
·SSRIs与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 | 第61-62页 |
·SSRIs与VCIND患者的BDNF水平 | 第62-63页 |
·SSRIs改善VCIND的认知功能和增加血清BDNF水平的机制 | 第63-64页 |
·优势与局限 | 第64-65页 |
全文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综述:选择性五经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脑卒中 | 第73-83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