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型含钒石煤工艺矿物学及选矿预富集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含钒石煤的资源现状 | 第13-16页 |
·含钒石煤生成的地质背景 | 第13-14页 |
·我国含钒石煤的储量及分布 | 第14页 |
·含钒石煤的矿石性质 | 第14-15页 |
·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 | 第15-16页 |
·含钒石煤提钒现状 | 第16-23页 |
·石煤提钒工艺 | 第16-21页 |
·石煤提钒工艺存在的不足 | 第21-23页 |
·含钒石煤选矿预富集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浮选工艺 | 第23-25页 |
·重选工艺 | 第25-27页 |
·重选—浮选联合工艺 | 第27页 |
·含钒石煤选矿预富集工艺特点 | 第27-28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课题来源 | 第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第2章 试验原料、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9-40页 |
·试验原料 | 第29-30页 |
·原矿试样制备 | 第29页 |
·焙烧脱炭石煤试样制备 | 第29-30页 |
·试验药剂和设备 | 第30-31页 |
·试验药剂 | 第30页 |
·试验设备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3-40页 |
第3章 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40-53页 |
·原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40-49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40页 |
·矿物组成 | 第40-42页 |
·矿物的嵌布特征 | 第42-43页 |
·钒的赋存状态分析 | 第43-49页 |
·煤质分析 | 第49页 |
·脱炭石煤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49-52页 |
·化学组成 | 第49页 |
·矿物组成 | 第49-50页 |
·矿物颗粒平均粒径分析 | 第50-51页 |
·矿物在各粒级的分布情况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含钒石煤摇床预抛尾工艺研究 | 第53-64页 |
·摇床预抛尾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53-55页 |
·摇床粗选试验 | 第55-59页 |
·给矿粒度对摇床粗选的影响 | 第55-56页 |
·横向坡度对摇床粗选的影响 | 第56-57页 |
·冲次对摇床粗选的影响 | 第57-58页 |
·冲洗水对摇床粗选的影响 | 第58-59页 |
·摇床扫选试验 | 第59-61页 |
·综合流程开路试验 | 第61页 |
·扩大规模试验及产品分析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浮选预富集工艺研究 | 第64-96页 |
·浮选预富集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64-65页 |
·脱炭方式的确定 | 第65-68页 |
·反浮选方解石的多因素影响 | 第68-77页 |
·脱泥方式的影响 | 第68-69页 |
·等可浮选试验 | 第69-73页 |
·方解石强化浮选试验 | 第73-74页 |
·方解石、含钒云母混合精矿分离开路试验 | 第74-76页 |
·反浮选方解石闭路试验 | 第76-77页 |
·正浮选云母试验 | 第77-88页 |
·云母一次浮选试验 | 第77-81页 |
·再磨再选试验 | 第81-86页 |
·精选试验 | 第86-88页 |
·全流程闭路试验 | 第88-90页 |
·产品分析及浸出试验 | 第90-93页 |
·产品分析 | 第90-92页 |
·浸出试验 | 第92-93页 |
·摇床预抛尾工艺与浮选预富集工艺的对比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焙烧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 第96-105页 |
·焙烧对石煤矿物组成和矿物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96-98页 |
·焙烧对矿物离子溶出的影响 | 第98-99页 |
·2#油浮选产品可浮性分析 | 第99-104页 |
·XRD 和化学成分分析 | 第99-100页 |
·SEM 分析 | 第100-101页 |
·能谱分析 | 第101-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7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创新点 | 第106页 |
·展望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参与的项目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