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可靠性预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概述 | 第7页 |
| ·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模型 | 第11-18页 |
| ·串联系统 | 第11页 |
| ·并联系统 | 第11-12页 |
| ·串并联系统 | 第12-13页 |
| ·贮备系统 | 第13-15页 |
| ·工作贮备系统 | 第13-14页 |
| ·非工作贮备系统 | 第14-15页 |
| ·桥式系统 | 第15-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可靠性预测的估计模型 | 第18-28页 |
| ·相似设备法 | 第18-19页 |
| ·专家评分法 | 第19-20页 |
| ·专家评分法预计程序 | 第19页 |
| ·评分因素与评分原则 | 第19页 |
| ·评分法可靠性预计 | 第19-20页 |
| ·上下限法 | 第20-24页 |
| ·上限值计算 | 第20-22页 |
| ·下限值计算 | 第22-24页 |
| ·上、下限综合计算 | 第24页 |
| ·BP 神经网络 | 第24-27页 |
| ·BP 神经网络的介绍 | 第24-25页 |
| ·BP 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 第25-26页 |
| ·BP 神经网络的构建过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MRP 辅助软件开发 | 第28-42页 |
| ·软件开发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 ·开发背景 | 第28页 |
| ·Visual C++ 简介 | 第28页 |
| ·软件技术要求 | 第28-29页 |
| ·软件的模块与流程设计 | 第29-31页 |
| ·软件功能与模块 | 第29-30页 |
| ·软件分析流程 | 第30-31页 |
| ·软件功能简介 | 第31-41页 |
| ·串并联系统实现 | 第32-33页 |
| ·混联系统实现 | 第33-34页 |
| ·桥式系统实现 | 第34页 |
| ·表决系统实现 | 第34-35页 |
| ·非工作贮备系统实现 | 第35-36页 |
| ·专家评分法实现 | 第36-37页 |
| ·上下限法实现 | 第37-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玉米收获机可靠性预测实例 | 第42-57页 |
| ·玉米收获机整机介绍 | 第42-43页 |
| ·玉米收获机割台可靠性分析 | 第43-49页 |
| ·玉米收获机割台简介 | 第43-44页 |
| ·玉米收获机割台功能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 ·玉米收获机割台可靠性预测 | 第45-49页 |
| ·玉米收获机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49-53页 |
| ·玉米收获机液压系统简介 | 第49-50页 |
| ·液压系统可靠性预测 | 第50-53页 |
| ·玉米收获机割台传动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53-56页 |
| ·玉米收获机割台传动系统简介 | 第53-55页 |
| ·割台传动系统可靠性预测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