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鞭刑的历史、成因及启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新加坡鞭刑的历史及争论 | 第9-15页 |
一、 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一) 独立之前的新加坡鞭刑 | 第9-10页 |
(二) 独立之后的新加坡鞭刑 | 第10-11页 |
二、 鞭刑制度的争论 | 第11-15页 |
(一) 价值观层面的争论 | 第11-12页 |
(二) 刑罚领域的理论之争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新加坡鞭刑长期存在的原因 | 第15-31页 |
一、 社会治安压力之因 | 第15-18页 |
(一) 独立之初社会的无序化 | 第15-16页 |
(二) 袖珍小国的危机感 | 第16-17页 |
(三) 种族和文化的多元性 | 第17-18页 |
二、 威权政治体制之因 | 第18-25页 |
(一) 实用主义的执政理念 | 第18-20页 |
(二) 强势政府的制度保障 | 第20-22页 |
(三) 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 第22-25页 |
三、 鞭刑自身特性之因 | 第25-31页 |
(一) 鞭刑执行成本低 | 第25-26页 |
(二) 鞭刑实施的收效高 | 第26-27页 |
(三) 同类刑罚内的轻微性 | 第27-29页 |
(四) 耻辱心理的持续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新加坡鞭刑长期存在之启示 | 第31-46页 |
一、 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 | 第31-36页 |
(一) 法治现代化中应正确对待本土资源 | 第31-34页 |
(二) 法律全球化下理性对待外来资源 | 第34-36页 |
二、 刑罚演变是方向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第36-41页 |
(一) 刑罚演变的方向性 | 第37-38页 |
(二) 刑罚演变的多样性 | 第38-41页 |
三、 法律与具体政治因素 | 第41-46页 |
(一) 法律与政治精英 | 第41-43页 |
(二) 法律与制度自信 | 第43-44页 |
(三) 技术思维与政治思维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