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0-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 第15-27页 |
第一节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5-20页 |
一、 农村金融定义与发展阶段 | 第15-16页 |
二、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三、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一) 农业融资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9页 |
(三)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四) 哈耶克局部知识理论 | 第20页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3页 |
一、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1页 |
二、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21-23页 |
三、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页 |
第三节 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概述 | 第23-27页 |
一、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宏观分析 | 第24页 |
二、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微观分析 | 第24-25页 |
三、 基于 AK 模式的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联结机制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 第27-35页 |
第一节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27-32页 |
一、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史沿革 | 第27-29页 |
二、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第二节 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 第32-35页 |
一、 云南省农村社会生产总值 | 第32-33页 |
二、 云南省农民收入和储蓄现状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指标选取设定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数据选取及回归方程设计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实证检验 | 第39-43页 |
一、 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二、 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三、 格兰杰检验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制约因素 | 第45-52页 |
第一节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45-48页 |
一、 云南省商业性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功能缺失 | 第46-47页 |
二、 云南省政策性的农村金融机构边缘化 | 第47页 |
三、 云南省农村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方式单一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云南省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缺陷 | 第48-49页 |
一、 云南省农村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 第48-49页 |
二、 云南省农村金融市场信用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 第49页 |
第三节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的效率低下 | 第49-52页 |
一、 云南省特殊地理环境因素 | 第50-51页 |
二、 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完善和发展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建议 | 第52-58页 |
第一节 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52-53页 |
一、 完善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第52-53页 |
二、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农村金融工具多样化 | 第53页 |
第二节 优化农村金融结构,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 第53-55页 |
一、 优化正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54页 |
二、 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非正规金融发展 | 第55-58页 |
一、 完善政府财政支农的政策,构建完善的支农体制 | 第56-57页 |
二、 规范发展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