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系统的退化研究--一项立基于转型社会的理论探索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6页 |
| 一、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6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 (一) 文献回顾 | 第16-22页 |
| (二) 文献评述 | 第22-25页 |
| (三) 研究创新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社会生活系统是日常实践的主要场所 | 第26-42页 |
| 一、 社会生活系统是一种概念图式 | 第26-31页 |
| (一) “中轴”左右着社会认识 | 第26-27页 |
| (二) 社会生活系统是人们日常实践的主要场所 | 第27-28页 |
| (三) 与社会生活系统相近的概念 | 第28-31页 |
| 二、 社会生活系统的运行逻辑 | 第31-42页 |
| (一) 欲望促发着人的行动 | 第31-36页 |
| (二) 欲望行动形构了人们的生活系统 | 第36-39页 |
| (三) 意义与价值是社会生活系统的存在基础 | 第39-42页 |
| 第三章 转型期社会生活系统的退化 | 第42-52页 |
| 一、 系统的退化是一个“结构—功能”判断 | 第42-47页 |
| (一) 系统的退化是一种常态现象 | 第42-43页 |
| (二) 转型期系统退化的根由 | 第43-47页 |
| 二、 当前的社会生活系统退化是一个历史的问题 | 第47-52页 |
| (一) 转型社会中的两种惯习 | 第47-49页 |
| (二) 差序型的社会转型过程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社会生活系统退化的基本表征 | 第52-63页 |
| 一、 我们所经验的生活系统 | 第52-60页 |
| (一) 异化的生活系统 | 第52-53页 |
| (二) 情感与道德危机 | 第53-55页 |
| (三) 社会资本的残缺化 | 第55-57页 |
| (四) 社会秩序危机 | 第57-60页 |
| 二、 社会生活系统中的人 | 第60-63页 |
| (一) 去灵化 | 第60-61页 |
| (二) 价值迷茫与身体消费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总体性的生活诊治 | 第63-69页 |
| 一、 介于社会压抑与本能冲动之间的欲望 | 第63-65页 |
| (一) 欲望之笼 | 第63-64页 |
| (二) 欲望之引 | 第64页 |
| (三) 欲望之场 | 第64-65页 |
| 二、 适度性社会计划 | 第65-67页 |
| (一) 系统法则与人的无知 | 第65-66页 |
| (二) 社会计划与生活系统 | 第66-67页 |
| 三、 政治、文化与生活 | 第67-69页 |
| (一) 政治与生活:距离产生美 | 第67-68页 |
| (二) 重建生活文化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9-72页 |
| 一、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 二、 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69-72页 |
| (一) 社会生活系统的内部结构问题 | 第70页 |
| (二) 欲望的结构与类型区分问题 | 第70页 |
| (三) 社会生活系统对于欲望的反向作用问题 | 第70-71页 |
| (四) 生活诊治的主导者问题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