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节流阀体加工自动线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自动线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企业现状和零件加工分析 | 第16-23页 |
·零件图分析 | 第16-19页 |
·现有加工流程和工艺分析 | 第19-21页 |
·加工流程分析 | 第19-20页 |
·现有机加工工艺分析 | 第20-21页 |
·企业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该零件销售情况 | 第21页 |
·机加工现场情况 | 第21页 |
·机加工现场工作人员情况 | 第21-22页 |
·主要问题归纳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IE 技术和 Flexsim 软件运用 | 第23-30页 |
·IE 技术运用 | 第23-26页 |
·IE 简介 | 第23页 |
·IE 分析零件加工流程 | 第23-24页 |
·IE 分析机加工车间 | 第24-25页 |
·IE 分析机加工工艺 | 第25-26页 |
·Flexsim 软件运用 | 第26-29页 |
·Flexsim 简介 | 第26-27页 |
·Flexsim 模拟仿真机加工过程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自动线的机械系统设计 | 第30-52页 |
·自动线的布局设计 | 第30-31页 |
·自动线设计要求及考虑因素 | 第30页 |
·自动线布局设计 | 第30-31页 |
·自动线的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自动线的输送系统设计 | 第32-36页 |
·从动滚筒张紧机构设计 | 第32页 |
·主动滚筒端的传动设计 | 第32-33页 |
·各工位处阻挡气缸设计 | 第33-34页 |
·随行夹具导向板设计 | 第34页 |
·F 和 f 段输送线上的助推机构和助推气缸设计 | 第34-35页 |
·A 和 a 交接处的方向筛选机构设计 | 第35-36页 |
·清洗系统设计 | 第36-39页 |
·清洗系统总体设计 | 第36-37页 |
·清洗段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机械手设计 | 第39-45页 |
·机械手设计总体介绍 | 第39页 |
·第一种机械手设计 | 第39-42页 |
·第二种机械手设计 | 第42-45页 |
·随行夹具设计 | 第45页 |
·专机的方案探讨及技术要求说明 | 第45-46页 |
·自动线重要零部件的选型和计算 | 第46-51页 |
·各直线运输段电机计算和选型 | 第46-47页 |
·链传动计算 | 第47-48页 |
·工件装夹夹紧力与夹紧气缸计算 | 第48-49页 |
·气缸计算选型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自动线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52-58页 |
·自动线的控制要求与设计 | 第52-53页 |
·自动线的控制要求 | 第52页 |
·气动系统设计 | 第52-53页 |
·传感器的选用 | 第53-54页 |
·PLC 选型及编程 | 第54-55页 |
·PLC 选型 | 第54页 |
·输送线电机电路设计及 PLC 程序编程 | 第54-55页 |
·PLC 程序仿真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研究内容及结果 | 第5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8-5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导师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