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脱硫论文

无取向电工钢RH深脱硫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3页
第二章 绪论第13-36页
   ·无取向电工钢简介第13-14页
     ·无取向电工钢生产工艺第13-14页
     ·无取向电工钢性能要求第14页
   ·硫对无取向电工钢的影响第14-16页
     ·硫对无取向电工钢铁芯损耗的影响第14-15页
     ·硫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第15页
     ·硫对无取向电工钢热加工性能的影响第15-16页
   ·无取向电工钢脱硫技术第16-17页
     ·铁水预处理第16页
     ·控制转炉回硫第16-17页
     ·炉外二次精炼脱硫第17页
   ·RH 真空脱硫研究现状第17-19页
     ·RH 喷粉脱硫第17-19页
     ·RH 投入法脱硫第19页
   ·RH 脱硫效果的影响因素第19-27页
     ·精炼渣化学成分对脱硫效果影响第20-22页
     ·RH 脱硫渣系研究现状第22-25页
     ·钢水成分及冶炼条件对脱硫的影响第25-27页
   ·RH 脱硫理论基础第27-34页
     ·RH 脱硫热力学基础第27-32页
     ·RH 脱硫动力学研究第32-34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34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4-36页
第三章 RH 脱硫渣系的实验研究第36-54页
   ·研究方法第36-38页
     ·实验设备及过程第36-37页
     ·脱硫实验及熔点测试方案第37-38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8-52页
     ·脱硫剂硫容量的计算第38-39页
     ·熔点测试结果第39-42页
     ·实验室脱硫结果第42-44页
     ·脱硫剂硫容量(Cs)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4页
     ·脱硫剂熔点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4-46页
     ·碱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6页
     ·Al_2O_3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6-48页
     ·CaF_2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炉渣指数(MI)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脱硫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脱硫剂成分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51-52页
   ·结论第52-54页
第四章 实验室脱硫机理模型第54-66页
   ·脱硫过程的机理分析第54-55页
   ·实验室脱硫动力学模型建立第55-56页
   ·模型中参数的求解第56-58页
     ·钢-渣间硫分配比第56-57页
     ·传质系数(k)第57-58页
   ·脱硫机理模型验证第58-59页
   ·影响实验室脱硫机理模型的因素第59-64页
     ·钢液中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59-60页
     ·渣中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60-61页
     ·表观传质系数(J)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61-62页
     ·硫分配比(Ls)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62-63页
     ·钢-渣质量比(m)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63-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工业脱硫试验第66-78页
   ·研究方法第66页
   ·试验结果第66-69页
   ·分析与讨论第69-76页
     ·炉渣碱度(CaO/SiO_2)对硫容量的影响第69页
     ·炉渣中 Al_2O_3含量对硫容量的影响第69-70页
     ·炉渣中 CaO/Al_2O_3对硫容量的影响第70-71页
     ·MI 对炉渣硫容量的影响第71页
     ·炉渣碱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71-72页
     ·精炼渣氧化性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72-73页
     ·炉渣指数(MI)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73-74页
     ·钢水中的酸溶铝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74页
     ·炉渣对硫分配比(Ls)的影响第74-75页
     ·实测渣-钢间硫分配比与顶渣氧化性之间的关系第75-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硼微合金化钢铸坯角部横裂纹形成机理及控制研究
下一篇:废旧稀土荧光粉中强化浸出稀土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