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75页 |
第一节 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不对称有机催化构筑手性3,3’-螺环羟吲哚化合物 | 第15-69页 |
一、手性螺环羟吲哚化合物简介 | 第15-16页 |
二、手性螺环羟吲哚化合物的类型(按螺环环数分类)及合成方法 | 第16-68页 |
三、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三节 手性伯胺催化剂不对称催化aza-Michael反应的应用 | 第69-75页 |
一、手性伯胺不对称催化发展历史 | 第69页 |
二、手性伯胺不对称催化机理:亚胺催化与烯胺催化 | 第69-70页 |
三、手性伯胺不对称催化aza-Michael加成反应 | 第70-74页 |
四、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二章 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构建手性3,2’-吡咯烷基双螺环羟吲哚 | 第75-104页 |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 第75-78页 |
第二节 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构建手性3,2’-吡咯烷基双螺环羟吲哚的研究 | 第78-89页 |
一、手性催化剂的筛选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78-81页 |
二、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81页 |
三、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81-85页 |
四、合成相反构型的双螺环羟吲哚产物 | 第85页 |
五、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合成手性3,2’-吡咯烷基双螺环羟吲哚策略的应用 | 第85-86页 |
六、不对称催化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86-87页 |
七、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节 实验部分 | 第89-104页 |
一、实验仪器 | 第89页 |
二、主要化学试剂 | 第89页 |
三、催化剂和底物的合成 | 第89页 |
四、不对称催化酮基methyleneindolinone与3-异硫氰基羟吲哚的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合成手性3,2’-吡咯烷基双螺环羟吲哚化合物通法 | 第89-97页 |
五、不对称催化酯基methyleneindolinone与3-异硫氰基羟吲哚的串联Michael/Cyclization反应合成手性3,2’-吡咯烷基双螺环羟吲哚化合物通法 | 第97-104页 |
第三章 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Michael/Povarov反应一锅法合成手性螺环八氢吖啶基羟吲哚化合物 | 第104-128页 |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 第104-107页 |
第二节 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Michael/Povarov反应一锅法构建手性八氢吖啶基螺环羟吲哚的研究 | 第107-115页 |
一、手性催化剂的筛选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07-109页 |
二、不对称催化一锅法串联Michael/Povarov反应的底物拓展 | 第109-111页 |
三、一锅法串联Michael/Povarov反应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111-112页 |
四、一锅法串联Michael/Povarov反应产物的衍生应用 | 第112页 |
五、一锅法串联Michael/Povarov反应机理探讨 | 第112-114页 |
六、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115-128页 |
一、实验仪器 | 第115页 |
二、主要化学试剂 | 第115页 |
三、底物的合成 | 第115页 |
四、不对称催化一锅法串联Michael/Povarov反应合成手性八氢吖啶基螺环羟吲哚化合物通法 | 第115-128页 |
第四章 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Michael/Michael反应构建手性环戊基螺环羟吲哚 | 第128-147页 |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 第128-130页 |
第二节 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Michael/Michael反应构建手性环戊基螺环羟吲哚骨架的研究 | 第130-137页 |
一、手性催化剂的筛选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30-132页 |
二、不对称催化串联Michael/Michael反应的底物拓展 | 第132-134页 |
三、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Michael/Michael反应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134页 |
四、不对称串联Michael/Michael反应机理探讨 | 第134-135页 |
五、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137-147页 |
一、实验仪器 | 第137页 |
二、主要化学试剂 | 第137页 |
三、底物的合成 | 第137页 |
四、不对称催化串联Michael/Michael反应合成手性环戊基螺环羟吲哚通法 | 第137-147页 |
第五章 有机催化嘌呤碱与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aza-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47-170页 |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 第147-150页 |
第二节 有机催化嘌呤碱与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aza-Michael反应 | 第150-160页 |
一、嘌呤碱与脂肪族α,β-不饱和酮的aza-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50-153页 |
二、嘌呤碱与芳香族α,β-不饱和酮的aza-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53-155页 |
三、嘌呤碱与α,β-不饱和酮的aza-Michael加成在合成非天然核苷类似物的应用以及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155-157页 |
四、嘌呤碱与α,β-不饱和酮的aza-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57-158页 |
五、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160-170页 |
一、实验仪器 | 第160页 |
二、主要化学试剂 | 第160页 |
三、催化剂的合成 | 第160页 |
四、不对称催化嘌呤碱与脂肪族α,β-不饱和酮的aza-Michael反应通法 | 第160-165页 |
五、不对称催化嘌呤碱与芳香族α,β-不饱和酮的aza-Michael反应通法 | 第165-1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70-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8页 |
致谢 | 第188-189页 |
附录 | 第189-202页 |
个人简历 | 第202-203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