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基于自适应调整的福建省水稻生产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与研究意义第16-39页
 摘要第16页
   ·研究背景第16-23页
     ·农业多功能性与粮食安全第16-21页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功能的可能影响第21-23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3-35页
     ·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评价的研究第24-27页
     ·关于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的研究第27-29页
     ·关于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第29-31页
     ·关于作物模型区域应用的研究第31-34页
     ·国内外研究中现存问题及展望第34-35页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5-39页
     ·研究意义第35-37页
     ·主要研究思路第3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气候变化史实及未来变化预测第39-52页
 摘要第39页
   ·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第39-41页
     ·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第39-40页
     ·温室气体排放轨迹与温室气体浓度第40-41页
   ·全球气候变化的史实第41-45页
     ·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及IPCC第Ⅳ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第42-43页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特征第43-45页
   ·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第45-52页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分析第45-47页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生成方法第47-50页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第50-52页
第三章 福建省水稻生产概况及气候生态区划第52-66页
 摘要第52页
   ·福建省地形及气候特点第52-58页
     ·地形特点及境内山河分布第52-53页
     ·主要气候特点第53-58页
   ·福建省水稻生产现状及气候生态区划第58-62页
     ·稻作制度现状第58-59页
     ·稻作气候生态区划第59-61页
     ·水稻主栽品种第61-62页
   ·福建省水稻农业气候指标的计算方法第62-66页
     ·水稻生长季长度的温度指标第63页
     ·不同生态区水稻品种布局的积温指标第63-64页
     ·水稻生育期土壤干湿状况的计算方法第64页
     ·水稻稳产性指标第64-65页
     ·福建省水稻总产的估算模型第65-66页
第四章 福建省气候渐变情景的生成方法第66-84页
 摘要第66页
   ·区域气候模型概述第66-68页
   ·PRECIS模型简介第68-69页
   ·福建省气候变化情景的生成与订正方法第69-74页
   ·未来不同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育期内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第74-84页
     ·水稻生育期的增温幅度第74-76页
     ·水稻生育期的降水变化第76-79页
     ·水稻生育期的辐射变化第79-81页
     ·水稻生育期主要气象要素的年际波动第81-84页
第五章 CERES-Rice模型及其在福建省水稻种植区适应性验证第84-100页
 摘要第84页
   ·作物模拟的概念及意义第84-85页
   ·CERES-Rice模型简介第85-89页
   ·遗传参数的调试方法第89-93页
     ·参数调试过程中适宜取值范围的确定第90页
     ·步长的确定第90-91页
     ·分阶段调试与全程调试的差异第91-92页
     ·参数多解问题第92-93页
   ·福建省各生态区水稻主栽品种遗传参数的调试与验证第93-97页
     ·福建省各水稻主栽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第93-94页
     ·遗传参数的确定第94-96页
     ·模型验证与灵敏度分析第96-97页
   ·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直接影响第97-98页
   ·作物生长模型的局限性第98-100页
第六章 当前稻作制度不变条件下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第100-113页
 摘要第100-101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各稻区水稻生育期的可能影响第101-102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各稻区水稻产量的可能影响第102-104页
     ·模拟结果第102-103页
     ·结果分析第103-104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各生态区水稻稳产性的可能影响第104-105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各生态区水稻生育期干湿状况的可能影响第105-107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水稻灌溉需要量的可能变化第107-108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福建省水稻总产的可能变化第108-109页
     ·全省雨育水稻总产的可能变化第108-109页
     ·全省灌溉水稻总产的可能变化第109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我国稻作制度的可能影响第109-113页
第七章 基于自适应调整的福建省水稻生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第113-125页
 摘要第113-114页
   ·未来不同排放前景下水稻品种类型的自适应第114-116页
   ·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水稻播种日期的自适应第116-119页
     ·水稻适宜播期的选择第116-118页
     ·品种类型和播种日期的自适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118-119页
   ·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水稻熟制的可能变化第119-121页
   ·福建省基于自适应调整的水稻总产变化第121-122页
   ·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若干可能对策第122-125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25-134页
 摘要第125页
   ·结论第125-130页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生成方法及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候渐变情景第125-127页
     ·CERES-Rice模型参数的调试与可靠性验证第127页
     ·气候变化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可能变化第127-129页
     ·自适应调整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减缓作用第129-130页
   ·讨论第130-134页
     ·本研究的特色第130-132页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安全视角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研究
下一篇:健康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福建闽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