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历史街区综合安全研究 | 第10-13页 |
| ·BIM 技术发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历史街区综合安全现状 | 第18-25页 |
| ·历史街区的定义 | 第18页 |
| ·基本定义 | 第18页 |
| ·建筑学解读 | 第18页 |
| ·历史街区的价值 | 第18-20页 |
| ·社会功能价值 | 第18-19页 |
| ·物质形态价值 | 第19页 |
| ·历史文化价值 | 第19-20页 |
| ·历史街区的现状特征 | 第20-21页 |
| ·建筑年久失修 | 第20页 |
| ·街区活力下降 | 第20页 |
| ·功能使用混杂 | 第20页 |
| ·改造手段单一 | 第20-21页 |
| ·历史街区的综合安全现状 | 第21-23页 |
| ·结构抗震 | 第21页 |
| ·消防安全 | 第21-22页 |
| ·社会治安 | 第22-23页 |
| ·生态环境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BIM 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第25-41页 |
| ·BIM 及 BIM 建模技术 | 第25-29页 |
| ·BIM 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 ·BIM 的特征 | 第26-28页 |
| ·BIM 子系统的创建 | 第28-29页 |
| ·BIM 相关软件 | 第29-33页 |
| ·BIM 核心建模软件 | 第29-30页 |
| ·BIM 方案设计软件 | 第30-31页 |
| ·和 BIM 接口的几何造型软件 | 第31-32页 |
| ·BIM 可持续(绿色)分析软件 | 第32页 |
| ·BIM 结构分析软件 | 第32-33页 |
| ·BIM 可视化软件 | 第33页 |
| ·BIM 在国内外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 第33-37页 |
| ·尤利卡塔大厦 | 第34-35页 |
| ·加利福尼亚科学院 | 第35-36页 |
| ·上海中心 | 第36-37页 |
| ·BIM 在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 第37-40页 |
| ·历史街区及建筑三维虚拟模型 | 第37-38页 |
| ·历史街区环境分析 | 第38页 |
| ·虚拟历史街区研究 | 第38-39页 |
| ·历史街区保护的可视化 | 第39页 |
| ·历史街区的虚拟营造 | 第39页 |
| ·灾害应急模拟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基于 BIM 技术的 CIM 核心软件系统设计 | 第41-57页 |
| ·历史街区综合安全系统模型 | 第41页 |
| ·现有 BIM 核心软件应用于历史街区相关研究的缺陷 | 第41-43页 |
| ·对象参数的差异 | 第41-42页 |
| ·参数信息量过于庞大 | 第42页 |
| ·数据难以搜集 | 第42-43页 |
| ·参数模块化难以实现 | 第43页 |
| ·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 第43页 |
| ·提出 CIM 核心软件概念 | 第43-47页 |
| ·具备与 Revit 相同的核心设计思想 | 第44-45页 |
| ·完备的街区或城市尺度的参数设置 | 第45页 |
| ·可与现有的相关软件接驳 | 第45-46页 |
| ·非功能因素 | 第46-47页 |
| ·CIM 核心软件设计 | 第47-56页 |
| ·CIM 核心软件子系统设置 | 第47页 |
| ·CIM 核心软件的图形单元分类 | 第47-48页 |
| ·系统主界面设计 | 第48-50页 |
| ·建筑物子系统设计 | 第50-52页 |
| ·道路子系统设计 | 第52-55页 |
| ·市政设施子系统设计 | 第55-56页 |
| ·生态环境子系统设计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通过 BIM 技术与相关软件对接 | 第57-69页 |
| ·与结构分析软件对接 | 第57-60页 |
| ·PKPM 软件 | 第57-59页 |
| ·ANSYS 程序 | 第59-60页 |
| ·与消防分析软件对接 | 第60-65页 |
| ·Lingo 软件 | 第60-61页 |
| ·FDS 软件 | 第61-64页 |
| ·CFAST 软件 | 第64页 |
| ·Building EXODUS 软件 | 第64-65页 |
| ·与 ECOTECT 软件对接 | 第65-67页 |
| ·与 GIS 的对接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研究结论与成果 | 第69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