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提出的科学依据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露天矿边坡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露天矿边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4-18页 |
·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14-15页 |
·极限分析法 | 第15-16页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工程地质分析法 | 第17页 |
·随机概率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论文技术路线与资料收集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页 |
·论文资料收集 | 第19-20页 |
2 西露天矿地质情况概况 | 第20-30页 |
·气象、水文 | 第20-21页 |
·气象 | 第20-21页 |
·水文 | 第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地层 | 第21-23页 |
·太古宇 | 第21页 |
·中生界 | 第21-22页 |
·新生界 | 第22-23页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23-24页 |
·构造 | 第23页 |
·地震 | 第23-24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页 |
·工程地质特征 | 第24-27页 |
·第四系松散层 | 第24页 |
·基岩层 | 第24-25页 |
·节理 | 第25页 |
·表层破碎带的平面分布 | 第25-27页 |
·人类活动影响 | 第27-30页 |
3 西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现状 | 第30-37页 |
·地裂缝地质灾害发育概况 | 第30-33页 |
·滑坡 | 第33-34页 |
·崩塌 | 第34页 |
·采空区塌陷 | 第34页 |
·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 第34-35页 |
·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第35-37页 |
4 西露天矿南帮某段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37-52页 |
·FLAC~(3D)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 第37-38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判据 | 第38页 |
·FLAC~(3D)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优势 | 第38-39页 |
·基于FLAC~(3D)的西露天矿南帮千台山段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39-52页 |
·构建数值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模拟分析方案 | 第41-42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应力场规律分析 | 第48页 |
·塑性区分布规律分析 | 第48-5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5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