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

日本财政赤字的经济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22页
  一、国外经典理论第12-15页
  二、财政赤字数理模型第15-17页
  三、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第17-20页
  四、国内文献研究第20-22页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一、论文的结构与安排第22-23页
  二、研究方法第23页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23-27页
  一、主要创新之处第23-24页
  二、主要不足之处第24-27页
第二章 财政赤字的一般分析第27-43页
 第一节 财政赤字的分类及其经济意义第27-29页
  一、财政赤字的相关概念研究第27页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及其经济意义第27-29页
 第二节 财政赤字过高所带来的风险第29-38页
  一、财政赤字风险定义及一些相关概念区别第29-30页
  二、财政赤字风险特点第30-31页
  三、财政赤字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第31-38页
 第三节 衡量财政安全性的指标体系第38-41页
  一、衡量财政赤字规模水平的指标第38-39页
  二、衡量政府国债规模的指标第39-40页
  三、衡量政府外债风险的指标第40-41页
  四、有关指标的适用性及问题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日本的财政赤字发展历程及原因探析第43-76页
 第一节 日本的财政制度介绍第43-47页
  一、预算制度第43-44页
  二、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第44-47页
  三、地方财政第47页
 第二节 财政赤字发展和财政重建历程第47-61页
  一、平衡预算时期(1946-1964年度)第48-49页
  二、战后积极财政时期(1965-1979年度)第49-52页
  三、财政重建时期(1980-1991年度)第52-55页
  四、泡沫经济破灭以后(1992-2002年度)第55-57页
  五、2002年以后直至当前的日本财政的现状第57-61页
 第三节 日本财政失衡的原因探析第61-73页
  一、经济层面因素第61-70页
  二、政治层面因素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四章 与欧美财政失衡的国际比较研究第76-105页
 第一节 欧美财政失衡表现第76-81页
  一、欧盟财政失衡的集中表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第76-78页
  二、美国财政失衡现状第78-80页
  三、日美欧财政现状比较第80-81页
 第二节 欧美财政失衡成因比较第81-96页
  一、欧盟财政失衡的原因第81-89页
  二、美国财政失衡的原因第89-94页
  三、相关原因的比较分析第94-96页
 第三节 欧美财政失衡相关政策比较第96-103页
  一、欧盟应对财政失衡的对策第96-98页
  二、美国应对财政失衡的对策第98-101页
  三、相关政策的比较分析第101-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五章 日本财政赤字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第105-122页
 第一节 日本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第105-113页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第105-106页
  二、理论框架与实证方法第106-110页
  三、实证分析第110-111页
  四、结论第111-113页
 第二节 日本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第113-120页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第113-114页
  二、日本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第114-116页
  三、日本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116-119页
  四、结论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六章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赤字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第122-139页
 第一节 我国财政现状第122-126页
  一、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第122-125页
  二、中国财政赤字背后的成因第125-126页
 第二节 我国未来可能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一些问题第126-132页
  一、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后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第126-128页
  二、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以及地方债问题第128-129页
  三、如何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第129-132页
 第三节 日本及国际经验与教训的启示及相关政策建议第132-138页
  一、日本以及欧美等国的经验与教训的启示第132-134页
  二、对于我国防范财政过度失衡的政策建议第134-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后记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研究--基于河南省房地产价格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中国参与东亚经贸合作边境效应问题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理论及应用